伟凡心理咨询吧 关注:38贴子:191
  • 0回复贴,共1

妈妈可怜孩子 孩子就觉得自己可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复制的因果》
妈妈可怜孩子
孩子就觉得自己可怜
妈妈挑剔孩子
孩子就学会了挑剔
妈妈对孩子感性
孩子就不会理性
妈妈讨好孩子
孩子就学会了讨好
-end-

《复制的因果》这首短诗是伟凡心理创始人艾歆伟所作,这首短诗,分为四段,每一段写了妈妈的一个行为,对于也写出了孩子对这个行为的反应。
妈妈可怜孩子,反应了现在社会中,不少父母溺爱孩子,无条件的妥协,天热了觉得孩子上学辛苦,老师管的严格了,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不由自主地会觉得自己就是很累,很可怜,有可能被”捧杀“,失去对生活的积极性。
妈妈挑剔孩子,这种情况也非常常见,不少80、90后觉得自己是被挑剔大的,指责大的,父母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比较。孩子不论做什么,做得好不好,都会被父母用挑剔指责的眼光来审视。

妈妈对孩子感性,心痛孩子,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看待什么问题都是感性了,不知道如何理性的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样的孩子往后走入社会,必定会吃苦头,摔跟头,撞南墙。
妈妈讨好孩子,这样的妈妈把无条件的爱理解片面了,孩子毕竟还小,以孩子的年龄无法理解需要长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所能做的判断,所以,常常随心而动,家长呢,成了孩子的附庸,孩子常常说一不二,家长只有言听计从,讨孩子的欢心,时时处处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这样,妈妈讨好孩子,孩子便学会了讨好。
诗歌的标题,就是点睛之笔,复制的因果,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学成什么样,有家长的言传身教,便有孩子的有样学样。
不是不可以复制,复制什么因,便有什么果。但愿父母有正确的理念,优秀的作风、理性的思维这样的复制才是好的,才能复制出好的果。
孩子的问题,病根在父母,在家庭。
大道至简,希望家长们能够从这首小诗中,悟出更深刻的道理来。


IP属地:河南1楼2021-07-17 11: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