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吧 关注:7,712贴子:112,747
  • 4回复贴,共1

【PDF】顾炎武《明季实录》整理版电子书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季实录》是顾炎武辑录的有关明季甲申之变的资料汇编,其中包括部分朝廷的公文稿件,以及搜集的一些当时的个人闻见记录。现今留下的部分应已散失过半,不分卷,较为零散。《崇祯遗录》和《野史无文》中所反驳的一些被官祭上祀的“殉节”者事迹名不副实,可能与此中所记的一些生死名单有关。
此书大概因为传抄不慎的缘故,文字上多有讹误,尤其人名单的部分,混乱且重复的地方很多,无法一一判断,个人记录之间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个人根据影印版只校对了一遍,可能还有错漏,但基本不会太影响阅读。影印版的电子书网上可以搜到资源,大家可自行搜索核对。
另外最近在整理零星记录的过程中,也大致发觉到一些不实流言可能的缘由,如有些记录都说北京城破时崇祯把太子、二王托付于周家和田家,王世德在《崇祯遗录》中便曾经予以否定。现明季实录此中也有一条记录提到此事:“外传奎献太子以求免,实无此事,大都以鄙吝招谤耳。”至于田弘遇,王世德也曾提及说田于崇祯16年冬已死。如《燕都日纪》等一些记录中则写到过刘宗敏在入城后占据了田家(贼将李占周府,刘占田府,威令甚严),而二王就曾被押于“刘宗敏私寓”,所以刘宗敏占了田弘遇的宅第,而又羁押过二王,也许这就是”皇子被托付田家“的流言产生的缘由。
还有著名的“崇祯小金库”的流言(城破时大内尚有积金十余库),也许是有些人把李自成从北京撤走时卷走的大批财物算为了所谓的崇祯私财,由此移花接木而以讹传讹,并致使崇祯“贪财惜费”的名声流传至今。实际上李自成最后所洗劫的这些钱,个人以为应该主要是由拷打官员逼索的赎金而来,且也应包括纵兵掳掠民间的一些所得。(《燕邸实钞》:至于百姓,沿门搜掠财帛,妇女既尽,仍各伙据一家,责供军需。满城百姓短褐苟完,即被酷炙。所抢货财,小军私取三四以解将领,将领又取三四以解李贼。一人所获,多者千余金,最少四五百。《燕都日纪》:十二日,降贼各官悉集午门,听鸿胪寺唱名,挨班习仪。贼首与腹心贼将皆不出,询其故,皆于大内盘库,将各官解进金银尽数倾销,每千两成一大饼,皆用铁条联贯…………贼夜遣伪兵政府侍郎左懋太往三边镇守,至黄昏,召刘、李二贼率众御敌,互相推诿,贼首无可如何,遂决计自出。一鼓后,令箭齐集,贼徒尽数随行。向所劫掠赀重,夜半于西直门载出,大内荡然如洗,人皆不知也。《燕都日记增补》:壬申十五日,闯贼至密云。癸酉十六日,贼党载金入秦。贼拘银匠数百人,凡所掠金银俱倾成大砖,以骡马、骆驼载往陕西。)
https://pan.baidu.com/s/1r4ndG46v-V5fpZ7eKzPmng
码: kxmc


IP属地:北京1楼2021-08-16 16:44回复
    谢谢分享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8-21 14:02
    回复
      2025-09-12 11:5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闽中吴鸿磬染血书》里写道,“李贼心实不安,诡言内帑得金百万,得银六千七百万,以甚我先帝聚敛之暴、以怒我天下民离涣之心。终乃大肆屠戮,驰马西去,可怜都城杳无人影。”原来当时就有人这么说了。


      IP属地:北京3楼2021-08-23 21:45
      回复
        如果李贼,真是为民,那为什么水淹开封,造成几百万河南人无家可归呢?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11-13 12:31
        回复
          重发:(依据手抄本又校对了一遍,纠正了部分讹误)
          https://pan.baidu.com/s/1FWhs4lLCunoHYQJl6xE3Xg
          码: 8dec


          IP属地:北京6楼2022-01-06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