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百善孝为先 冯骥才先生在《母亲百岁记》中位数:“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到了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深挚的气息。”最应感恩的就是父母还在世,我们还有报恩的机会。不止世间的文化讲父母恩重,佛陀也在众多经典中宣说了父母的恩德,山岳不及,大海犹浅:从怀孕起,母亲行住坐卧期间,身体都在承受巨大的苦楚。以前想吃的东西,想穿的衣服,统统吃不下、穿不上。分娩时也是凶险至极,莲花生大士说:“母子二人中阴迈半步。”十月苦痛,以生儿一声忘之矣。成长过程中,母亲以身体精华哺育我们,所需的一切财物花销,都是父母挥洒汗水换来给我们享用。纵然父母的教育水平现在不及我们,但我们最初叫妈妈、学数数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今天我们能够健康地工作、生活乃至修行,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恩德。即使是为了今生短暂的幸福生活,乃至出世间的解脱,都需要孝养父母。如果孝养父母,我们的福报就会逐渐增加上而不衰减;反之,如果不孝养父母就会出现很多过失和不顺。佛陀在《增一阿含经》中说:儿子将父母扛在左右两肩上,转绕大地承侍,也难以报答父母之恩。但若使父母趋入正法,则能回报恩德。很多人认为,给父母杀鸡宰鱼就是孝道,却不知为父母杀生的因果,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曾有高僧大德说过,希望有缘众生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念诵一句六字大明咒,他会特别感激,对父母长寿、健康有很大好处。可见除了孝养和侍奉在侧,以佛法的方式报答父母会非常利益他们。因此,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建立了一个以佛法方式利益父母的群。袁了凡先生曾做3000件善事改变命运,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我们通过共修的力量,共同为父母行3000件善事,既能使父母得到安乐,又能提升自己的福报,所有参与者皆可得共同的功德。欢迎共同尽孝!如感兴趣可私信我,愿天下父母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