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又吐口水啦,告诉过你很多次记不住吗?再也不能这样啦!”
“你看,我家孩子就是这样不听话,大人说过的话过会儿就忘。”
……妈妈虽然牢骚满腹,但仍可以感受到对儿子深深的疼爱和非常高的养育寄望。
“宝宝的这个抽动是怎么回事?有多长时间了?”
“哦,这个抽动是最近才有的情况,就是间歇性的发一些声音,还伴有一些肢体动作。”
“去医院检查过吗?”
“去医院检查了,CT,核磁都做了,医生说没有病变,建议我们给孩子看看心理医生。你也看到了,我们这样的孩子语言不多,对人的感知和配合度也不高,去看心理医生无法配合人家医生呀。”妈妈深深的无奈。
“宝宝原来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宝宝的,是情感引领?强化物引领?还是强迫……”
“原来都挺正常的,这个抽动和自言自语大约两个月时间了。要说我们是怎么教育宝宝的,刚开始时我和爸爸认为孩子不就是长着长着就长大了,就什么就会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子的,是需要我们大人教的。但是,我们家孩子不听我们话呀,不配合我们,我们感到很生气,就摁着他一定要学,学不会不行。他就各种反抗呗,我和爸爸都属于急脾气,开始是吓唬他,后来就是真的揍他。我们想着既然揍了就揍到让他感到疼听话为止,要不然就不揍,所以,只要每次揍就是揍的屁股红红的那种。只要揍狠了,他确实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就是最近两个月我们才发现他出现了抽动这个动作。”
“我们也比较愁这个事(抽动),这样肯定无法上学(7岁了),看心理医生又无法配合,哎……”
“你和爸爸怎么看这个事(抽动)(成因,解决)?”
“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宝宝做这样的动作时及时的制止,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并且用手去控制他的动作,他会反抗,反抗的话我们就用力控制些,小孩子的力气终究比不过我们大人。”
“你看我们家孩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
是宝宝真的不听家长的话吗?“揍”是否真的有效呢?除了“制止”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2、“宝宝看,这是叔叔,说叔叔好!”奶奶引导到。
爷爷把奔跑着的宝宝拉到我们面前,也引导着宝宝。
“宝宝好!“我蹲下身来,和宝宝的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并且保持着大约1米的距离,轻轻的挥挥手,轻声的和宝宝打着招呼。
宝宝转过头,看了看我,眼神轻轻的就犹如一层薄雾笼罩着我,凝视着我。
“快说叔叔好!”奶奶又引导到。
宝宝仍然是轻轻的看着我。
“宝宝和叔叔第一次见面,不认识叔叔,不打招呼没关系的。你看爷爷奶奶和叔叔都认识,慢慢的和叔叔就会熟悉起来的,宝宝说是吧。咱们和爷爷奶奶一起逛公园吧。让爷爷领着手,奶奶和叔叔在边上陪着宝宝。”
“咱们这样的孩子对于外界人和物的敏感程度一般高于其他孩子,在刚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要强迫孩子当时当下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要先给与宝宝一定的时间去接受和了解我们,等接受了再要求宝宝问候,这样对宝宝才不会造成压力。”
“阿姨,您在电话里讲,宝宝今年8岁了,没有语言,这个是怎么个情况,咱们详细聊聊吧。”
“是呀,我们孙子8岁了,从2周岁就开始去各种学校干预了,到现在6年了,我们还申请了国家补贴,但说实话,我感觉没效果。个子倒是挺高的,但就是不说话,也不主动和其他孩子玩儿,要是有孩子主动找他吧,他也能跟着玩儿,但是他不说话呀,玩着玩着人家孩子就不喜欢和他玩了,哎。”
“宝宝是一点儿话都不说吗”
“这倒还不是,上次给他补牙,他不是不配合嘛,人家医生就用小被子给裹起来,他就大声的叫奶奶,叫的可清楚了。人家医生都说这孩子怎么不说话呀,这不说的挺好的。后来,我们就想着在家里也给他裹小被子,逼他说话,但他就始终不会叫奶奶。”
“这6年的时间里,宝宝每天除了去上学干预,您们在家里一般是怎样带的?”
“都是我和爷爷带,除了吃饭穿衣,我们经常带他出来玩儿,我们就想让他多和人接触,多和孩子接触,不能窝在家里,窝在家里肯定会让他越来越封闭。我们也不怕别人说,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我们好好的养他就行了。平时,宝宝有要什么东西的话,我们就逼他说话,说了我们才给他,不说不给。”
“宝宝爸爸和妈妈平时带孩子吗?”
“妈妈带,每天下班回来,妈妈会在家里教孩子说话,买了好多卡片,照着卡片上的教。学校里边怎么教,妈妈就问老师然后在家里也怎么教。但爸爸不怎么教,基本不管。”
“妈妈在家里除了用卡片教,还用其他方法教吗?”
“没有啦,妈妈上班的话,我和爷爷也会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家里教,就是爸爸不教。”
“除了用卡片教,您们没有用过其他方法吗?比方说您们在家里做饭做家务时教宝宝认东西帮忙拿东西等,这样教过吗?”
“哦,这样确实没有教过。我们认为教,就要用书本教。还有孩子都这样了,我们心疼呀,哪能再让孩子帮着干这干那呀。”
“宝宝喜欢去学校吗?”
“不喜欢,经常的又哭又闹,甚至跳着脚的不进学校。不过,不去学校怎么行呀,我们也心疼孩子,但也没办法呀。”
“孩子在家里最喜欢谁呀?比方说您、爷爷、妈妈或爸爸回到家,他有没有主动扑上去抱抱的?”
“看不出来最喜欢谁,谁叫他都行,不叫他的话就好像没看到一样不会主动扑人、抱人。”
“您对宝宝有什么养育希望吗?”
“我们家就他爸爸一个,快40才有了这么个孙子,你也看到了,长的高高的帅帅的,让人多喜欢呀。哪知道有这问题,我们就想一来给他多存点钱,二来培养他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行,哪怕是开个小卖部或者卖个力气给人家搬搬东西,只要能养活自个就行。
……
孩子一定是要去爱的,爱是打开宝宝情感世界大门唯一的钥匙。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宝宝,爱,是需要讲究科学技巧的。
宝宝经常用他自己能够运用的或者熟练的方式来表达诉求,我们会经常“忽视&无视”这种诉求:在当时当下看不到----理解不到,再加之科学育儿技巧的缺失也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及时回应,而丧失掉众多的和宝宝沟通的机会(而恰恰在这种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把我们要教给宝宝的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合进去,在不引起宝宝反感的情况下,让宝宝学到各种知识……)
任重道又远,携手一起努力!
“你看,我家孩子就是这样不听话,大人说过的话过会儿就忘。”
……妈妈虽然牢骚满腹,但仍可以感受到对儿子深深的疼爱和非常高的养育寄望。
“宝宝的这个抽动是怎么回事?有多长时间了?”
“哦,这个抽动是最近才有的情况,就是间歇性的发一些声音,还伴有一些肢体动作。”
“去医院检查过吗?”
“去医院检查了,CT,核磁都做了,医生说没有病变,建议我们给孩子看看心理医生。你也看到了,我们这样的孩子语言不多,对人的感知和配合度也不高,去看心理医生无法配合人家医生呀。”妈妈深深的无奈。
“宝宝原来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宝宝的,是情感引领?强化物引领?还是强迫……”
“原来都挺正常的,这个抽动和自言自语大约两个月时间了。要说我们是怎么教育宝宝的,刚开始时我和爸爸认为孩子不就是长着长着就长大了,就什么就会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子的,是需要我们大人教的。但是,我们家孩子不听我们话呀,不配合我们,我们感到很生气,就摁着他一定要学,学不会不行。他就各种反抗呗,我和爸爸都属于急脾气,开始是吓唬他,后来就是真的揍他。我们想着既然揍了就揍到让他感到疼听话为止,要不然就不揍,所以,只要每次揍就是揍的屁股红红的那种。只要揍狠了,他确实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就是最近两个月我们才发现他出现了抽动这个动作。”
“我们也比较愁这个事(抽动),这样肯定无法上学(7岁了),看心理医生又无法配合,哎……”
“你和爸爸怎么看这个事(抽动)(成因,解决)?”
“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宝宝做这样的动作时及时的制止,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并且用手去控制他的动作,他会反抗,反抗的话我们就用力控制些,小孩子的力气终究比不过我们大人。”
“你看我们家孩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
是宝宝真的不听家长的话吗?“揍”是否真的有效呢?除了“制止”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2、“宝宝看,这是叔叔,说叔叔好!”奶奶引导到。
爷爷把奔跑着的宝宝拉到我们面前,也引导着宝宝。
“宝宝好!“我蹲下身来,和宝宝的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并且保持着大约1米的距离,轻轻的挥挥手,轻声的和宝宝打着招呼。
宝宝转过头,看了看我,眼神轻轻的就犹如一层薄雾笼罩着我,凝视着我。
“快说叔叔好!”奶奶又引导到。
宝宝仍然是轻轻的看着我。
“宝宝和叔叔第一次见面,不认识叔叔,不打招呼没关系的。你看爷爷奶奶和叔叔都认识,慢慢的和叔叔就会熟悉起来的,宝宝说是吧。咱们和爷爷奶奶一起逛公园吧。让爷爷领着手,奶奶和叔叔在边上陪着宝宝。”
“咱们这样的孩子对于外界人和物的敏感程度一般高于其他孩子,在刚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要强迫孩子当时当下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要先给与宝宝一定的时间去接受和了解我们,等接受了再要求宝宝问候,这样对宝宝才不会造成压力。”
“阿姨,您在电话里讲,宝宝今年8岁了,没有语言,这个是怎么个情况,咱们详细聊聊吧。”
“是呀,我们孙子8岁了,从2周岁就开始去各种学校干预了,到现在6年了,我们还申请了国家补贴,但说实话,我感觉没效果。个子倒是挺高的,但就是不说话,也不主动和其他孩子玩儿,要是有孩子主动找他吧,他也能跟着玩儿,但是他不说话呀,玩着玩着人家孩子就不喜欢和他玩了,哎。”
“宝宝是一点儿话都不说吗”
“这倒还不是,上次给他补牙,他不是不配合嘛,人家医生就用小被子给裹起来,他就大声的叫奶奶,叫的可清楚了。人家医生都说这孩子怎么不说话呀,这不说的挺好的。后来,我们就想着在家里也给他裹小被子,逼他说话,但他就始终不会叫奶奶。”
“这6年的时间里,宝宝每天除了去上学干预,您们在家里一般是怎样带的?”
“都是我和爷爷带,除了吃饭穿衣,我们经常带他出来玩儿,我们就想让他多和人接触,多和孩子接触,不能窝在家里,窝在家里肯定会让他越来越封闭。我们也不怕别人说,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我们好好的养他就行了。平时,宝宝有要什么东西的话,我们就逼他说话,说了我们才给他,不说不给。”
“宝宝爸爸和妈妈平时带孩子吗?”
“妈妈带,每天下班回来,妈妈会在家里教孩子说话,买了好多卡片,照着卡片上的教。学校里边怎么教,妈妈就问老师然后在家里也怎么教。但爸爸不怎么教,基本不管。”
“妈妈在家里除了用卡片教,还用其他方法教吗?”
“没有啦,妈妈上班的话,我和爷爷也会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家里教,就是爸爸不教。”
“除了用卡片教,您们没有用过其他方法吗?比方说您们在家里做饭做家务时教宝宝认东西帮忙拿东西等,这样教过吗?”
“哦,这样确实没有教过。我们认为教,就要用书本教。还有孩子都这样了,我们心疼呀,哪能再让孩子帮着干这干那呀。”
“宝宝喜欢去学校吗?”
“不喜欢,经常的又哭又闹,甚至跳着脚的不进学校。不过,不去学校怎么行呀,我们也心疼孩子,但也没办法呀。”
“孩子在家里最喜欢谁呀?比方说您、爷爷、妈妈或爸爸回到家,他有没有主动扑上去抱抱的?”
“看不出来最喜欢谁,谁叫他都行,不叫他的话就好像没看到一样不会主动扑人、抱人。”
“您对宝宝有什么养育希望吗?”
“我们家就他爸爸一个,快40才有了这么个孙子,你也看到了,长的高高的帅帅的,让人多喜欢呀。哪知道有这问题,我们就想一来给他多存点钱,二来培养他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行,哪怕是开个小卖部或者卖个力气给人家搬搬东西,只要能养活自个就行。
……
孩子一定是要去爱的,爱是打开宝宝情感世界大门唯一的钥匙。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宝宝,爱,是需要讲究科学技巧的。
宝宝经常用他自己能够运用的或者熟练的方式来表达诉求,我们会经常“忽视&无视”这种诉求:在当时当下看不到----理解不到,再加之科学育儿技巧的缺失也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及时回应,而丧失掉众多的和宝宝沟通的机会(而恰恰在这种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把我们要教给宝宝的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合进去,在不引起宝宝反感的情况下,让宝宝学到各种知识……)
任重道又远,携手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