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吧 关注:4,639,575贴子:146,020,313

没想到西游记老早前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居然巧妙打破了第四面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当什么怪物啊,原来是个猫啊,然后这刚好是猫猫在看西游记,这里好奇问一句古代有猫的吗?


IP属地:山西1楼2021-09-24 16:23回复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9-24 16:26
    收起回复
      2025-11-23 14:52: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狸猫换太子挺有名的,也是现在中国的代表猫品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9-24 16:26
      收起回复
        汉朝从波斯运过来就有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9-24 16:27
        收起回复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9-24 16:27
          回复
            虽然不能完全作为证据,老三国删减片段里曹操刺董卓前还在撸猫。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9-24 16:28
            收起回复
              古代不一堆猫奴吗,陆游写了好几首,他十一月四日风雨天写嗨了,第一首就是和猫家里蹲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9-24 16:30
              收起回复
                古代貌似叫狸来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9-24 16:36
                收起回复
                  2025-11-23 14:46: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9-24 16:38
                  回复
                    “先涨肚,涨完肚。。。”“拉肚子呗~”——来自某抗日3d动画黄花菜那集
                    然后我拉肚子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21-09-24 16:39
                    收起回复
                      狸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9-24 16:42
                      回复
                        某天下大雨,陆游大晚上睡不着在家里撸猫,撸着撸着就提笔写了首诗:
                        风卷江湖雨闇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但他可能觉得“陆务观啊陆务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你先前订下的北伐计划都忘了吗?”,于是他又写了一首更有名的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IP属地:四川14楼2021-09-24 16:54
                        收起回复
                          你得分多古了,一万年前的话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猫,都是后来从非洲进口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9-24 17:49
                          收起回复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这句诗看一遍就记住了,太接地气了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9-24 17: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