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无论在康熙晚年,还是在雍正早期,8做人都很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是也不是.比方说一个案子,雍正交给8办,他是严一点好呢, 还是宽一点好呢,就很为难.宽一点,是出卖原则,收买人心;严一点,则是居心不良,妄图让人主背上苛察,忌刻的恶名,总之都是别有用心.在康熙手下也是一 样.工作卖力一点,是好胜逞能,沽名钓誉;消极一点,则又是心怀不满,懒惰怠工.也许,他应该一开始就表现的傻乎乎的.但这也未必能让康熙满意.康熙会 说:我怎么养了这么个蠢儿子!
人一旦被猜忌,日子就不会好过.怎么也想不通的允禩,有一次忍住对康熙说:儿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做人,情愿卧病不起.谁知道康熙更加愤怒,并认定这就是允禩的"大奸大恶".理由是:一个小小的贝勒,需要装什么病!当然是因为有非分之想.否则,怎么会奏此"越分之言"
-----------------
说的很有道理。老八的确很冤。他自身没什么错误,可是却犯了康熙和雍正的忌讳,只有悲惨的结束一生。或许这就是所谓命运,老八没有被历史选中。
总觉得我们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还是非常的世俗,老八不过是输了,但不能抹杀他的才华,风度与努力。有人说他贪婪,为了皇位拼了一辈子却只留下骂
名,可身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皇子,怎么可能安心当一个享乐的贵族呢?他一定想要证明自己,更何况他生母地位如此卑微,心高气傲的他怎能忍受因为出身而屈居人
下!人受环境支配,普通老百姓看来或许皇子的生活已经如同天堂,但生活在皇宫这个处处充满权力与等级的地方,恐怕谁都无法对皇帝这个位置毫无想法。
现在到处都是对皇帝歌功颂德或是戏说调侃的电视剧,书籍,可像老八这样的人却少有人关注。我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可现在却还有如雍正王朝一般对树立统治者高大全形象而将八王爷弄成奸猾恶毒反面角色的片子。到书店一看,满目皆是帝王传记,功臣事迹,那个曾经满朝文武支持的八贤王却又在哪里呢?
我不禁失笑,难怪八爷要争帝位,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怎样优秀,登不上那个位子,就会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千秋万代也无法翻身,尽管一代一代的人
还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