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须卜林带头归降,齐天大王残部独木难支,又经赵羽与李陵几次阻截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便萌生了向楚国求和的念头。
天佑三年正月,赵羽引兵至库伦与何弭会合。
“这离主帅传信都过了这许久了,怎还不见一兵半卒……”何弭皱着眉看着头顶灰蒙蒙的天,一时也分不清个东南西北来,只得怅然地叹了口气。说来这些时日也往京城递了不少问路折子,可回信却是寥寥无几,何弭看着四周相似的景致,一时更觉出了些许茫然。这是……又走到哪处了?
“报——将军,前方有大批兵马出没!”副将眼见塘骑挥舞的旗帜颇感欣喜难当,正想行军许久总算可以打上一仗,却见远处小旗被随即更换了个颜色,便更觉着大喜过望起来,“将军,是主帅来了!”
主……帅?何弭听过副将所言登时吓得魂飞魄散。自己此次出征非但寸功为立,还空耗了不少钱粮。不说回京之后能不能保住这顶乌纱帽了,这还未找着路呢便遇上了征西主帅,怕不是上天看他厄运难逃,打算先来波小的全作消遣。
此厢赵羽听过前方回传后亦觉着有些头疼。能在漫漫风雪中找到何弭部队本是一件好事,只这位何将军自出兵以来竟每次都能扑空敌兵寇将,当真实属厉害。这未经战事也难取食于敌,一万大军两月下来怕是空耗了公子不少钱粮。若非因着几路军队中离何弭一行最近,自己还真不想见这狗头将军一面。
“姜长史,近日可有李将军部队的消息?”
“按行程算来,应已至图勒河一带了。”姜令盯着眼前的马鬃垂眸思索了番,又忽像忆起了什么似的轻声笑道:“主帅啊,属下记得几年前尊先君曾收过一封来自李将军的信函,大致是言虽赵老将军无楚囊之情,却实有大才,还望伏请赐教一二。想来应也是一位拜倒辕门的后辈。若他知晓主帅寻他无果转而去找何将军,估计会气得把辕门砸了也说不准。”
眼前‘赵’字金纹帅旗于寒风中肆意翻飞,赵羽定神望着,也未去计较姜令那略显失礼的说辞,“派人去图勒河周围仔细搜寻,并传令王将军在行至约定地点后安营扎寨,静待本帅随后指令。”齐天大王投降一事多半有诈,两路军队休整了这许久,也是时候该来场战事了。赵羽思索一番,索性也不愿与何弭计较太多,催了催马便缓缓向前行去。
天地之间雪色苍茫,何弭拉着马缰犹豫半晌也未做出个决定来,眼见前方大军距离越发缩近,心中擂鼓更是一声紧似一声。
“何将军这是怎么了,见到本帅好像随时准备着落荒而逃啊?”巍然的音刺破了素白的雪幕,何弭闻言呆愣了片刻,急忙向主帅揖手一礼,而后又觉着此行不妥,立刻下马又行了个大礼。赵羽还未对此作甚表态,倒是御马在侧的姜令没忍住低声笑了起来,直被主帅无奈瞥了一眼,“行了,也不必如此多礼。何将军可知国主派了哪位官员当这和谈使者?”
中军账内,何弭想着方才举动甚觉不好意思,只是两月来他与朝廷信息互通往来最为密切,全然不似其他几路军队般时不时断下联系,故而与姜令见了礼后便开始着手禀告。待将朝内诸事一一说明,何弭不由感叹:“此次齐天国求和,实乃楚国之大幸啊!”
赵羽听闻何弭此言自觉两人竟是想到一块去了,一时间喜不自胜,“确是幸事,齐天大王见圣朝来使,必然放松警惕。若趁此时进攻王帐,必定能够大获全胜。”且使者到达之日约莫也应是这两天了。赵羽步至帐内悬挂的舆图旁思索着迎接之事,等候半晌也未闻身后回应,只得回身看向那双双呆愣着的姜令与何弭,一时满腹疑惑,“你们这是怎么了?”
姜令摇首不言,只偏了头向一旁忧思难消的何将军望去。他是个明事理的,主帅连战皆捷,如此行事也必有自己的考量,是而虽心有疑惑却也被全数按捺了下去。身旁何弭倒是看着脚下的冻土百思不得其解,正欲抬眼询问,却见姜令与赵羽的目光皆凝于他身,不由又是一阵震颤,只得唯唯诺诺地答道:“这齐天大王都已经表示愿举国内附,再行攻打怕是不妥吧……”
“齐天国先前虽然战败,但仍有不少兵马分布各处一时难以聚集,他们此时称臣无疑只是权宜之计。”本以为这路痴将军旁的不说脑子估计还好使,未曾想等待多时却只得了这么一句,赵羽虽是生气却也只得忍着答了,“若我们就此放虎归山由他休养生息,待日后他们卷土重来,圣朝怕是又要空耗无数后勤补给,才能越过这茫茫土地将其尽数歼灭。”
空耗补给一直是何弭心中之痛,此番被戳中心事,何弭尴尬之余只得夸奖了一番主帅实乃英明睿智云云。可转念一想又觉着不妥,求和之事乃国主亲口应下,这求和使者也派了,圣旨也写了,若此刻违背御令怕是大罪。但主帅方才所言确实有理……何弭踌躇半晌也想出个劝法来,见身旁姜令恍然大悟的样子,忙轻拽了拽人衣袖悄悄附耳道:“那个……国主已派了使者和谈,赵将军这么做会否违了圣意,姜长史,你看要不要去劝劝主帅?”
“何将军不必在此说悄悄话,本帅听得清。”姜令方才正欲就此事与何弭讨论一番,但听主帅一声怒言,当即撤了身迅速往旁侧走开了两步。赵羽见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脱开去,心下略觉着有几分可笑,不由敛了敛怒容缓缓道:“何将军说的不错,国主下御令是真,以使者相惑为我军争取攻打机会也是真。此番无论如何,一定要就此良机将敌寇一举歼灭,若是本帅判断失误,此间后果便由我一人承担。”
隔千山之遥,月前王城接得中军军报之时,前日晚间方落过场薄雪。自季冬以来所凝结的寒意映了檐角宫灯明灭,由远处观去有如流萤振翅一般,扑闪着坠至阖宫的碧瓦琉璃之上,倒兀自添了些喜意。
永安门下,西方辅兴坊处似有京驿蹄声踏青砖而来。司阍闻声努力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眸子,抬起冷得僵硬的手往脸上重重拍了拍去,“瞧着这天寒地冻的景儿,怎个还能有折子送来……”
“甚折子赶着往这处送,”身侧门吏闭目应着,仔细思索了一番复又嗤笑出声,“你这昏汉也不想想,寻常折子哪有夤夜送至安福门这边儿的,保不准呐……是封边关军报。”
“军报?”司阍闻言当即向宫门外痴痴看去,“自咱国主下了谕令,某还真未见过那传说中银鬃回鹘的影儿。你说我们赵侯爷都打得贼胡弃甲投戈了,塞外还能有什么急事?”
“没准又打了场大胜仗呢?这谁说得准。”门吏微眯着眼抬首望天,长夜漫漫穷极无聊,若这折子真是往永安门递来的,那可真算是见了奇景了,“要不咱俩一同瞧瞧?”
夜色朦胧间朱漆大门缝隙渐宽,满幕素白中似有匹浅色良驹踏了碎金的雪疾驰而来。司阍辨过一眼立时吓得一惊,忙扯了身旁人的胳膊颤声质问道:“钥匙呢!钥匙被你放至何处了!”
“不搁你腰间挂着吗!!!”
清晨的永安门中一片闹腾之声,喧嚣的音砸过厚重的宫墙,未传几重便渐渐消失了个殆尽。甘露殿外有内侍正于庭中清扫道上积雪,五更时分的天,苍穹间还未漏下晨光,玉龙听着窗外飒飒声中合着冬日少有的琉雀啼鸣,本应一片宁静的心却总无法真正安定下来。
这个冬天过得应是极为顺利的。大军出征不过几月便能得胜还朝,原先囤积于太、正二仓的官粮亦可作雪灾赈济之用,六部勤勉,国库尚丰,前年的恩科更是选出了不少人才。万事至此,这份不安又能从何而来……
“温宴,是否到了该向母后请安的时辰?”
“无妨,太后殿下夜前方才谴人奏过,让圣君在大军回朝前不必循着这些晨昏定省的虚礼……”也不必拣着这些许空闲来处理国事,能多睡一刻便是一刻么,温宴垂眸盯着国主手边的灯盏暗暗腹诽道。
菱纱罩下火烛略显晦暗,似烟云般渗过了窗子,融进外头渐明的天光当中。温宴侧首示意身旁属下递来银剪,又不动声色地向四周逡巡过一番,才凑低了身子轻声言道:“太后殿下还说,礼部那些七七八八的,殿下自有办法助国主圆过去。”
这“七七八八的”听着倒不像母后能说出来的言语。玉龙盯着渐明的烛光展颜一笑,微微颔了首权当应下。近日折子繁多又无小羽在侧,也难为母后如此劳心费神,几次三番都托人免去了晨安一礼。只今日确有急事要办,现若再不加紧着多批复几封奏报啊,待夜间回宫时迎接他的估计又会是小山似的一堆。
笔下字迹遒美健秀,玉龙书毕内容又复检阅了回,正想欲向人将递过去,却似听闻了何声般急急转眸向窗外偏瞧了一眼。
自须卜林带头归降,齐天大王残部独木难支,又经赵羽与李陵几次阻截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便萌生了向楚国求和的念头。
天佑三年正月,赵羽引兵至库伦与何弭会合。
“这离主帅传信都过了这许久了,怎还不见一兵半卒……”何弭皱着眉看着头顶灰蒙蒙的天,一时也分不清个东南西北来,只得怅然地叹了口气。说来这些时日也往京城递了不少问路折子,可回信却是寥寥无几,何弭看着四周相似的景致,一时更觉出了些许茫然。这是……又走到哪处了?
“报——将军,前方有大批兵马出没!”副将眼见塘骑挥舞的旗帜颇感欣喜难当,正想行军许久总算可以打上一仗,却见远处小旗被随即更换了个颜色,便更觉着大喜过望起来,“将军,是主帅来了!”
主……帅?何弭听过副将所言登时吓得魂飞魄散。自己此次出征非但寸功为立,还空耗了不少钱粮。不说回京之后能不能保住这顶乌纱帽了,这还未找着路呢便遇上了征西主帅,怕不是上天看他厄运难逃,打算先来波小的全作消遣。
此厢赵羽听过前方回传后亦觉着有些头疼。能在漫漫风雪中找到何弭部队本是一件好事,只这位何将军自出兵以来竟每次都能扑空敌兵寇将,当真实属厉害。这未经战事也难取食于敌,一万大军两月下来怕是空耗了公子不少钱粮。若非因着几路军队中离何弭一行最近,自己还真不想见这狗头将军一面。
“姜长史,近日可有李将军部队的消息?”
“按行程算来,应已至图勒河一带了。”姜令盯着眼前的马鬃垂眸思索了番,又忽像忆起了什么似的轻声笑道:“主帅啊,属下记得几年前尊先君曾收过一封来自李将军的信函,大致是言虽赵老将军无楚囊之情,却实有大才,还望伏请赐教一二。想来应也是一位拜倒辕门的后辈。若他知晓主帅寻他无果转而去找何将军,估计会气得把辕门砸了也说不准。”
眼前‘赵’字金纹帅旗于寒风中肆意翻飞,赵羽定神望着,也未去计较姜令那略显失礼的说辞,“派人去图勒河周围仔细搜寻,并传令王将军在行至约定地点后安营扎寨,静待本帅随后指令。”齐天大王投降一事多半有诈,两路军队休整了这许久,也是时候该来场战事了。赵羽思索一番,索性也不愿与何弭计较太多,催了催马便缓缓向前行去。
天地之间雪色苍茫,何弭拉着马缰犹豫半晌也未做出个决定来,眼见前方大军距离越发缩近,心中擂鼓更是一声紧似一声。
“何将军这是怎么了,见到本帅好像随时准备着落荒而逃啊?”巍然的音刺破了素白的雪幕,何弭闻言呆愣了片刻,急忙向主帅揖手一礼,而后又觉着此行不妥,立刻下马又行了个大礼。赵羽还未对此作甚表态,倒是御马在侧的姜令没忍住低声笑了起来,直被主帅无奈瞥了一眼,“行了,也不必如此多礼。何将军可知国主派了哪位官员当这和谈使者?”
中军账内,何弭想着方才举动甚觉不好意思,只是两月来他与朝廷信息互通往来最为密切,全然不似其他几路军队般时不时断下联系,故而与姜令见了礼后便开始着手禀告。待将朝内诸事一一说明,何弭不由感叹:“此次齐天国求和,实乃楚国之大幸啊!”
赵羽听闻何弭此言自觉两人竟是想到一块去了,一时间喜不自胜,“确是幸事,齐天大王见圣朝来使,必然放松警惕。若趁此时进攻王帐,必定能够大获全胜。”且使者到达之日约莫也应是这两天了。赵羽步至帐内悬挂的舆图旁思索着迎接之事,等候半晌也未闻身后回应,只得回身看向那双双呆愣着的姜令与何弭,一时满腹疑惑,“你们这是怎么了?”
姜令摇首不言,只偏了头向一旁忧思难消的何将军望去。他是个明事理的,主帅连战皆捷,如此行事也必有自己的考量,是而虽心有疑惑却也被全数按捺了下去。身旁何弭倒是看着脚下的冻土百思不得其解,正欲抬眼询问,却见姜令与赵羽的目光皆凝于他身,不由又是一阵震颤,只得唯唯诺诺地答道:“这齐天大王都已经表示愿举国内附,再行攻打怕是不妥吧……”
“齐天国先前虽然战败,但仍有不少兵马分布各处一时难以聚集,他们此时称臣无疑只是权宜之计。”本以为这路痴将军旁的不说脑子估计还好使,未曾想等待多时却只得了这么一句,赵羽虽是生气却也只得忍着答了,“若我们就此放虎归山由他休养生息,待日后他们卷土重来,圣朝怕是又要空耗无数后勤补给,才能越过这茫茫土地将其尽数歼灭。”
空耗补给一直是何弭心中之痛,此番被戳中心事,何弭尴尬之余只得夸奖了一番主帅实乃英明睿智云云。可转念一想又觉着不妥,求和之事乃国主亲口应下,这求和使者也派了,圣旨也写了,若此刻违背御令怕是大罪。但主帅方才所言确实有理……何弭踌躇半晌也想出个劝法来,见身旁姜令恍然大悟的样子,忙轻拽了拽人衣袖悄悄附耳道:“那个……国主已派了使者和谈,赵将军这么做会否违了圣意,姜长史,你看要不要去劝劝主帅?”
“何将军不必在此说悄悄话,本帅听得清。”姜令方才正欲就此事与何弭讨论一番,但听主帅一声怒言,当即撤了身迅速往旁侧走开了两步。赵羽见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脱开去,心下略觉着有几分可笑,不由敛了敛怒容缓缓道:“何将军说的不错,国主下御令是真,以使者相惑为我军争取攻打机会也是真。此番无论如何,一定要就此良机将敌寇一举歼灭,若是本帅判断失误,此间后果便由我一人承担。”
隔千山之遥,月前王城接得中军军报之时,前日晚间方落过场薄雪。自季冬以来所凝结的寒意映了檐角宫灯明灭,由远处观去有如流萤振翅一般,扑闪着坠至阖宫的碧瓦琉璃之上,倒兀自添了些喜意。
永安门下,西方辅兴坊处似有京驿蹄声踏青砖而来。司阍闻声努力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眸子,抬起冷得僵硬的手往脸上重重拍了拍去,“瞧着这天寒地冻的景儿,怎个还能有折子送来……”
“甚折子赶着往这处送,”身侧门吏闭目应着,仔细思索了一番复又嗤笑出声,“你这昏汉也不想想,寻常折子哪有夤夜送至安福门这边儿的,保不准呐……是封边关军报。”
“军报?”司阍闻言当即向宫门外痴痴看去,“自咱国主下了谕令,某还真未见过那传说中银鬃回鹘的影儿。你说我们赵侯爷都打得贼胡弃甲投戈了,塞外还能有什么急事?”
“没准又打了场大胜仗呢?这谁说得准。”门吏微眯着眼抬首望天,长夜漫漫穷极无聊,若这折子真是往永安门递来的,那可真算是见了奇景了,“要不咱俩一同瞧瞧?”
夜色朦胧间朱漆大门缝隙渐宽,满幕素白中似有匹浅色良驹踏了碎金的雪疾驰而来。司阍辨过一眼立时吓得一惊,忙扯了身旁人的胳膊颤声质问道:“钥匙呢!钥匙被你放至何处了!”
“不搁你腰间挂着吗!!!”
清晨的永安门中一片闹腾之声,喧嚣的音砸过厚重的宫墙,未传几重便渐渐消失了个殆尽。甘露殿外有内侍正于庭中清扫道上积雪,五更时分的天,苍穹间还未漏下晨光,玉龙听着窗外飒飒声中合着冬日少有的琉雀啼鸣,本应一片宁静的心却总无法真正安定下来。
这个冬天过得应是极为顺利的。大军出征不过几月便能得胜还朝,原先囤积于太、正二仓的官粮亦可作雪灾赈济之用,六部勤勉,国库尚丰,前年的恩科更是选出了不少人才。万事至此,这份不安又能从何而来……
“温宴,是否到了该向母后请安的时辰?”
“无妨,太后殿下夜前方才谴人奏过,让圣君在大军回朝前不必循着这些晨昏定省的虚礼……”也不必拣着这些许空闲来处理国事,能多睡一刻便是一刻么,温宴垂眸盯着国主手边的灯盏暗暗腹诽道。
菱纱罩下火烛略显晦暗,似烟云般渗过了窗子,融进外头渐明的天光当中。温宴侧首示意身旁属下递来银剪,又不动声色地向四周逡巡过一番,才凑低了身子轻声言道:“太后殿下还说,礼部那些七七八八的,殿下自有办法助国主圆过去。”
这“七七八八的”听着倒不像母后能说出来的言语。玉龙盯着渐明的烛光展颜一笑,微微颔了首权当应下。近日折子繁多又无小羽在侧,也难为母后如此劳心费神,几次三番都托人免去了晨安一礼。只今日确有急事要办,现若再不加紧着多批复几封奏报啊,待夜间回宫时迎接他的估计又会是小山似的一堆。
笔下字迹遒美健秀,玉龙书毕内容又复检阅了回,正想欲向人将递过去,却似听闻了何声般急急转眸向窗外偏瞧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