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很多家长在接触自闭症这三个字的时候,真正的毁灭性打击是与智力相关的因素,最为代表性的是国内算是大众知识权威来源的百度百科。当我们看到说高功能的只占25的时候,我们被四分之三都是智力有问题的这个推论真实的吓到了。于是生活不能自理,终身不可治愈,需要照料,于是很多家长极其黑暗和绝望的我可以照顾孩子一辈子,但是如果我死了呢?我会带他走的想法,亲口跟我说过的至少有五个以上。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孩子是否智力真的有问题这点,我也从三个误区来讲起。
首先我们来看大家几乎都查阅过的百度百科关于自闭症的词条说明。
最近百科刚刚更新了自闭症和孤独症这个词条的内容,新词条内容由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但更新后其实与之前的说法大致相同,仍然具有极大的误导性,算是会给与家长以绝望和悲观。为何这么说,看下面的截图:

直接说70%的孩子是智力落后,只有20%正常+10%超常,意思就是大概率智力有问题,再看看上一版百度百科的原文是: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邹小兵在2019年的世界自闭症日的演讲提出:50%轻型自闭症患者智力正常,经过干预或可过上正常的生活。即便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若及时干预,他们亦可拥有快乐幸福充实的人生。”
再引用我翻译的美国自闭症之声的《100天家庭干预指导手册》的P48 : 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大约60%的自闭症儿童在8岁时智商高于70(70是发育迟缓的截止点)。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哪些孩子会有最好的结果。在没有治愈甚至对孩子未来的准确预测的情况下,不要害怕相信孩子的潜力。所有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都将从干预中受益。所有这些都将带来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进展。
不过其中一点我是认同的,孩子的很多方面的发展落后,自闭症之声的数据说是孩子8岁的时候,这说明一点,孩子的智力其实是动态变化的,其实给大家分析过智商测试的种种历史,算是对于智力这个说法和测试方法的一个追根溯源你的否定。

误区二:你看孩子连很多最简单的事情都没回应,都学不会,都老是搞错,明显智力有问题
比如家长最在意的眼神,应名,听指令的问题。我来从我的视角给大家解读一下。
眼神问题:孩子因为不知如何回应身边的人,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当家长被诊断压垮之后,极度关注眼神对视,当发现孩子闪躲逃避的时候,心生慌张或者是绝望,甚至板着孩子的脸说看我,殊不知面漏凶相的表情只会让孩子更加逃避,但是在家长平静,或者是一起开心的玩的时候,孩子觉得没有压力,会自然而然的看着我们。

第三:孩子学过了就忘,还有很多,傻笑,斜眼看东西,自言自语,忽然情绪崩溃或完全没法沟通和讲道理的很多表现,这不都是他智力有问题的表现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解读存在着诸多误区,我挑几个常被家长问起的问题。
1.孩子老是自己傻笑,莫名其妙地看着某个地方,甚至睡着了还在笑,是不是有问题?
诺爸分析:孩子因为见到一些事物或单纯回想起一些愉快的或者觉得很搞笑的事情,开心地笑起来的正常表现,睡觉笑醒也是一样,诺诺如果玩的很开心或者被吓到,其实也会在同样场就记得会有反馈,比如害怕医院,喜欢刷卡,小猫咪,喜欢躲猫猫,等行为。其实大人也一样,如果比如刚谈恋爱,比如有特别开心的事情,比如看到某个事物想起某个笑话,就会开心的笑,而别人会觉得你在傻笑个啥一样。

关于智力这件事,我们只以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来判断,其实孩子只是太敏感,以至于在生活中对人都不感兴趣了,因为没有接触,所以连语言和如何表达自己的能力都严重落后了,这时候如果我们不管孩子状态,逼迫着他们给我们回应,逼迫着他们必须立刻马上变成我们想要的同龄人的水平,这不是我们大人的揠苗助长吗?
想起东田直树的那句话,愿你在走进孩子心里的路上,一路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