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义
每个教派都有一套教义,定义了其整体结构和高级机制。你可以将教义视为特定教派的基石:所有宗教都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教义,尽管大多数宗教对他们可以选择的具体教义有限制。
教义控制着教会神职人员的组织方式、神学基础、允许哪些性别加入神职人员、神职人员是否可以结婚等一切。我们现在不讨论所有的教义,只讨论最重要的一个,即神职结构。
神职人员结构告诉我们一个特定教派的神职人员是如何组织的(如果有的话)。这个教义对教派的其他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是每个教派的基础。这里有四种选择:无组织、自治、半自治、集中。
当一个教派没有组织时,它就没有正式的神职人员。这一教义在民间宗教中最为常见,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信奉无组织教派的国家不会有神职人员精英,这可能对它们的权力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没有神职人员,其他精英在他们对权力的永恒追求中就少了一个需要担心的制衡力量。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影响:例如,在没有神职人员精英的前工业化社会,教育变得更加困难。稍后我们将更多地讨论宗教改革,但无组织的教派是最容易改革的,因为没有任何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可以站出来反对。
自治教派有一名神职人员,但它纯粹是地方性的,没有更高级别的权威。这通常(但并非总是)导致神职人员软弱和/或腐败,这取决于该国的授予法。如果没有任何真正的有组织的治理,一个自治的神职人员无论好坏都会受到玩家和其他精英的摆布。自治教派的例子包括神道教和各种各样的佛教。
半自治教派的神职人员组织不高于国家级别。这种教派的主要例子是东正教,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可能有自己的领袖,可以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自首)。这些国家级领导人的选举方式取决于一个单独的原则,我们今天将不讨论这个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半自治的神职人员精英都有巨大的权力积累潜力,尽管一旦他们的权力被打破,他们将无法依靠任何外部权威将其夺回。
中央集权的教派有一个神职人员,在国际层面上组织起来,有一个成熟的信仰领袖。这些教派拥有最大的权力和积累资源的能力。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潜在学说来管理他们的结构和能力,比如提取跨境什一税或主持跨越全球的秘密会议。天主教是一个集权教派能走多远的最好例子:尽管在1356年,教皇的时间范围仅限于意大利中部,但教皇在整个欧洲拥有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宗教用户界面显示选定教派的主要特征,在本例中为天主教。大多数教义都是不言自明的,而神学教义影响与其他教派的关系,允许/禁止某些立场和特质。和往常一样,一切都是在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