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30日漏签0天
宣城崛起吧 关注:1,923贴子:69,45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宣城崛起吧
>0< 加载中...

韩愈在宣城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宣城市区的西南郊、敬亭山脚下,现在的开发区石板桥附近,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村子,古时名字叫韩家庄。原先不过二三十户人家,村中过去曾立有韩氏祖碑,当地村民只听说他们的祖先姓韩,而且韩家是大户旺族,至于韩愈与韩家庄究竟有何关联知之甚少。但是,专家通过史料研究和考证,认为韩家庄正是韩愈当年来到宣城之后的定居之地,从14岁到19岁,韩愈把人生中最值留恋的六年多年少时光留在了这里,在其诗作里,韩愈称宣城为“里闾”,即“故乡”,足可见他与宣城的情感。


2025-07-30 21:00: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韩愈,唐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世尊为“文章巨公”、“百代文宗”,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而且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在那个特定年代,他高举复兴儒学、创新儒学大旗,成为汉唐儒学向宋明新儒学即宋明理学演变的关键人物,他官至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死后被皇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无论生前生后,韩愈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就是这样一位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走向的人物,究其思想学术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与宣城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因为在这里,韩愈度过了他人生中宝贵的六年多青少年时光。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但他出生在邓州河阳,即今天的河南省孟州市。那么,韩愈因何从河南来到宣城,而且一住就是六年多呢?这就要从他悲苦的身世说起。韩愈虽生在一个官宦、书香世家,但他年幼即孤,三岁父母双亡,之后由大哥韩会和嫂子郑氏抚养。大哥韩会大韩愈30岁,任职于朝廷,官职不高但他喜好文学,与当时的古文名家梁肃等人交往甚密。三岁开始,兄嫂即对韩愈关爱如子,并培养他勤奋读书和为人之道,为韩愈日后的人生打下重要基石。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韩愈年幼聪慧,学习刻苦,记忆超群,《旧唐书·韩愈传》说他“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表现出很高的学习自觉。七岁时,韩愈随大哥韩会去往京城长安,此时即立志于学,一日记诵数千言,言出成文,所学包括经、史、百家之言,而以儒家文化的经典六经为主。三年后,大哥韩会受人陷害被贬官岭南,任韶州刺史,年仅十岁的韩愈随兄南迁。两年后,大哥不幸病逝,大嫂郑氏又带着韩愈万里归丧,奔波数月赶往老家河南河阳,为大哥办理葬仪。又过了两年,老家河阳接连发生战乱,民不聊生,为了避难,嫂子郑氏不得不携全家外迁,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正是江南的宣城,当时叫宣州。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他的嫂子郑氏就把她一家100多人带到了宣城,因为在安史之乱的二三十年前,韩会在宣城置了一大片产业,当时叫“别业”。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韩家“别业”就在宣城敬亭山下的南边,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地方称为“韩家庄”,这个地方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推测,在历史上一定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据台湾的学者研究认定,韩家庄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要不然它不能容纳这么多人在这里面生活、生产。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唐建中二年,即公元781年,韩愈14岁。此后的6年间,韩愈就一直在宣城生活、学习,一直到19岁他赴京赶考。之后,他偶尔回家省亲探嫂,但少有常住。6年多的时间,对于终年57岁的韩愈而言不可谓短,而14岁到19岁这段金子般的青少年时光,对于一个经天纬地之才的成长愈显宝贵、重要。那么,韩愈在此期间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呢?


2025-07-30 20:54: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须鬓皓然
  • 南湖落雁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韩愈在宣城生活的时候也比较拮据,因为人口比较多,当时他的嫂子对他特别地关爱,不让他分担任何的家务、劳作,让他在这个地方认真地求学读书。在宣城这六年时间,他主要就是博览群书,通过自学,读各种的书籍。虽然生活拮据,但和他四处颠沛流离的童年相比,宣城的这一段时光要平静、美好很多,为他潜心读书、钻研古文、探究儒学提供了不曾有过的安心之所,因此,韩愈也就倍加珍惜,学习几近痴迷。他在宣城期间写下诗作24首,诗歌虽然不是韩愈文学的主要成就,但从中可见当年他在宣城读书时的状态。比如他在《浮读书城南》中他写道: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 童萸
  • 梦回宛陵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文!宣城文化宣传太少,知韩愈太少,不要说宣城以外呢;


  • qwerty327848
  • 徽州绩忆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支持


  • 刘昆山
  • 水韵郎川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毛颖传》,秦伐楚,再取中山,得毛颖,书同文,封管城。毛凸见衰,弃之不用。“秦真少恩焉。”
此处中山,教材注明,“似误。中山国在河北一带。”其实,韩愈这里借毛颖之口,鞭策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此文的中山,指的是唐朝溧水县、宁国县、泾县一带。宣笔的故事。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宣城崛起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