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回复贴,共1

不定期的随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寂寞的时候,我总会去思考,在宇宙面前,自己的狭小。我们总是受不了失去,受不了那些美好的东西,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可是,这又是必然呀。得到的东西每一样最后都会失去的,包括生命。记忆可能是我们人生中唯一不会失去的吧。那可能,我的生活就要让记忆更丰富多彩一点,不一定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快乐悲伤,用心去体会,也未免不是一种收获。去感恩这些事这些人,就算离开,也要心怀感恩。有些路,真的要自己去走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5-06 01:06回复
    独自面对孤独和悲伤,有时候是人生必修课。当别人说你成熟的时候,你内心其实是抵触的。你多想活的和小王子一样呀,可世人接受小王子的又有几何呢?当你思考自己渺小时候,去思考失去的时候,去思考独立的时候。便有了新的感悟。坚持初心,却有了这么多的痛,“人”本质也是社会产物,一切烦恼来自人际交往,内心非常难以宁静,独处去思考,慢慢坦然面对失去,人便更上一层境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5-06 10:42
    回复
      2025-08-02 20:3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注定,能交流是一种幸运,不能是一种常态。很多人和NPC一样的生活,像常规一样去喜怒哀乐。不断的想去跳脱出来,重新去寻找更大的框架,去淡然看待这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5-20 13:51
      回复
        成长与马太效应
        自然界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存在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最后两极分化,再无交集。
        配合着二八定律,显然马太效应并不符合大多数人朴素的价值观。似乎这就是阶级固化的观点,刨根问底。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令人震撼的视频,一个一本是560分的地方,社会学家进行跟踪调查,559分的学生和560分的学生以后成长轨迹区别,经过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四年后毕业工作平均收入竟然相差800元之多,而跟踪数年后,差距进一步放大,这还只是大学,如果婴幼儿时期有所差距,那未来差距之大就更难以想象了。
        马太效应有些许原因,社会刻板印象形成偏见可谓是原因之一,如皮格马利翁效应,受到暗示后,自信的人成功加强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而不自信的人与此相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差距越发明显。克服效应思路是客观认识自己,保持自信的心态,高自尊的情况下不易被外界环境言语左右,树立好自己能做到的目标,不断自己加强正反馈慢慢获得自己情绪心态能力控制权。
        二为不断犯错。古话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叫人避免错误,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然而不犯错的人,哪有可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呢。非法律道德禁止的错误就需要犯,犯错不但能让人反思错误本身,也能提高人的承受力。马太效应中也是强者不惧怕错误,也有更多试错机会,从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而部分人害怕犯错,束手束脚后一旦犯错会形成巨大的落差,后来干脆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了。越发保守,那马太效应无疑是必然的,就此,想做就去做,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IP属地:浙江4楼2022-08-02 16:07
        回复
          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过客,越热闹越冷清。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10 0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