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3,866贴子:6,164,040
  • 12回复贴,共1

荒凉山庄(狄更斯)阅读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狄更斯作品里较为陌生的一部。发表于1852年,即整整170年前。
小说开头描写了伦敦大雾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
故事以一场大法官庭的审判开始。
听听170年前的狄更斯,如何评价英国大法官庭:
“哪怕雾再浓泥泞再深,也还是比不上大法官庭——在这些白发罪人(英国法官和律师,都戴白色假发)当中,大法官庭是罪大恶极的一个。”
看到170年的小说开篇,如此抨击大法官庭,今天的我,是五味杂陈。
英国在八百年前,就颁布了《大宪章》——法律高于一切,高于国王。不夸张地说,现代司法文明,就是开源于英国。但在狄更斯笔下,英国的大法官庭,却是罪大恶极!
这就是文学的作用。文学,通过揭露抨击黑暗来促使世界趋向光明。
那么,假如禁止文学揭露抨击黑暗呢?
不仅一般的禁止,还通过扼杀作者的精神和肉身来禁止呢?
一个时代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基本取决于言论开放的程度。
那么,170年前的英国,已经远比某些国家文明得多。


IP属地:江苏1楼2022-06-20 16:15回复
    狄更斯就看过雾都孤儿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6-21 00:25
    回复
      2025-09-07 05:22: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微博没了,去哪儿更新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6-21 19:13
      收起回复
        weibo没有了去哪儿更新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6-21 19:14
        回复
          大法官庭审理的是一个遗产案——贾迪斯告贾迪斯案。已经审理了二十年。两方不断提出各种证据证词,不断延期,参与审理的律师,做了一笔好生意,而当事人则倾家荡产——以此讽刺批判法律法庭实质上在祸害当事人。
          第二章 上流社会
          引出德罗克夫妇,是该案的当事人之一,讽刺上流社会。
          那时候的小说,按现在的标准,比较水。因为现在的小说,人们已经逐渐习惯看网络小说,情节紧凑往往是吸引阅读人数的关键。而用一章,来交代一些生活细节,就算很水的内容。但狄更斯用生活细节,来讽刺贵族的虚伪和空虚。
          文学是感性认识世界,和理性认识世界有极大不同。
          现在来看世界,英国可以算是现代文明的中流砥柱,美国在近一百年里,取代了英国,或者和英国一起成为现代文明的中流砥柱,美国实际上,是极大部分继承了英国的文明体系。
          英国的文明进步里,主要是两大内容——法律和贵族精神。


          IP属地:江苏5楼2022-06-22 15:32
          回复
            读书吧怎么了?


            IP属地:江苏8楼2022-06-23 16:22
            回复
              狄更斯上来就对文明的两大核心价值观,一顿猛烈的嘲讽和批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狄更斯全是负能量了。


              IP属地:江苏10楼2022-06-23 16:25
              回复
                文学家的良知,主要体现在对苦难的怜悯,这是文学家的核心价值观。而贵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比文学家的核心价值观,要复杂艰难得多,但其中也包含了对苦难的同情。因此贵族精神和文学家良知之间并不冲突。


                IP属地:江苏11楼2022-06-23 16:26
                回复
                  2025-09-07 05:1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我们,差不多是相反,官方精神和文学家的歌功颂德,高度一致。好比含泪请求的作家,做鬼也幸福的作家。


                  IP属地:江苏12楼2022-06-23 16:26
                  回复
                    不知道哪儿的语句触发了百度的自动删除,一段一段发,哈哈。原来如此。


                    IP属地:江苏14楼2022-06-23 16:29
                    回复

                      第三章人生历程
                      这一章以女孩埃丝特的自述来写,字数挺多,内容不多。
                      女孩埃丝特是孤儿,从小由姨妈带大,埃丝特在姨妈死后才知道她是姨妈,一直称其为教母。埃丝特曾问姨妈,自己的妈妈到底是谁,姨妈告诉她,不要问,你妈妈是你的耻辱,****妈的耻辱。大概可以推想出,埃丝特是未婚先孕的私生女。
                      狄更斯刻意描述了女孩成长中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体现狄更斯作品的一贯特色,对不幸和苦难的怜悯,尤其是对孤儿不幸和苦难的怜悯。
                      埃丝特十四岁姨妈去世,贾迪斯控贾迪斯案中的某个贾迪斯,还不知和埃丝特是何种关系,出钱送埃丝特去了寄读学校,在二十岁时,又把她接来伦敦,成为贾迪斯监护的婀达小姐的女伴。


                      IP属地:江苏15楼2022-06-24 08:59
                      回复
                        第四章、望远镜里的慈善事业
                        埃丝特和婀达小姐,被送到杰利比家临时住一晚。杰利比夫妇以热心慈善著
                        名,杰利比太太,整天想着要去非洲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可她自己家的生活一团糟,儿子个个像鬼一样邋遢捣蛋,女儿恨不得来一场火烧***。
                        狄更斯对小市民的讽刺,也是辛辣到了极点。
                        内容还是水啊。目前为止,写了四万多字。
                        不禁想,那个时代的人,一定很无聊,才会津津有味读狄更斯的小说,把狄更斯读成伟大作家。在今天,狄更斯这种写法,肯定养不活自己。


                        IP属地:江苏17楼2022-06-24 2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