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狄更斯作品里较为陌生的一部。发表于1852年,即整整170年前。
小说开头描写了伦敦大雾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
故事以一场大法官庭的审判开始。
听听170年前的狄更斯,如何评价英国大法官庭:
“哪怕雾再浓泥泞再深,也还是比不上大法官庭——在这些白发罪人(英国法官和律师,都戴白色假发)当中,大法官庭是罪大恶极的一个。”
看到170年的小说开篇,如此抨击大法官庭,今天的我,是五味杂陈。
英国在八百年前,就颁布了《大宪章》——法律高于一切,高于国王。不夸张地说,现代司法文明,就是开源于英国。但在狄更斯笔下,英国的大法官庭,却是罪大恶极!
这就是文学的作用。文学,通过揭露抨击黑暗来促使世界趋向光明。
那么,假如禁止文学揭露抨击黑暗呢?
不仅一般的禁止,还通过扼杀作者的精神和肉身来禁止呢?
一个时代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基本取决于言论开放的程度。
那么,170年前的英国,已经远比某些国家文明得多。
小说开头描写了伦敦大雾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
故事以一场大法官庭的审判开始。
听听170年前的狄更斯,如何评价英国大法官庭:
“哪怕雾再浓泥泞再深,也还是比不上大法官庭——在这些白发罪人(英国法官和律师,都戴白色假发)当中,大法官庭是罪大恶极的一个。”
看到170年的小说开篇,如此抨击大法官庭,今天的我,是五味杂陈。
英国在八百年前,就颁布了《大宪章》——法律高于一切,高于国王。不夸张地说,现代司法文明,就是开源于英国。但在狄更斯笔下,英国的大法官庭,却是罪大恶极!
这就是文学的作用。文学,通过揭露抨击黑暗来促使世界趋向光明。
那么,假如禁止文学揭露抨击黑暗呢?
不仅一般的禁止,还通过扼杀作者的精神和肉身来禁止呢?
一个时代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基本取决于言论开放的程度。
那么,170年前的英国,已经远比某些国家文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