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叶蓓——我不是校园民谣歌手
两年前,在复旦,高晓松作品演唱会上,第一次见到叶蓓。
演出快开始时,她被当作无票学生挡在检票口外。圆圆脸、马尾辩,身后一个双肩背包包,与校园里的任何一位女生无异,被挡在门外应该不能算是门卫的失职。
当时的叶蓓,是中国音乐学院五年纪的学生,被找去演唱高晓松作品集中的“青春无悔”(与老狼合唱)、“B小调雨后”、“白衣飘飘的年代”和“回声”,事后无论好评劣评,对她来说都跟玩似的——因为没有把它当成职业,所以不上心。
1997年6月,叶蓓获得了声乐的学士学位。从此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对自己的副业也开始紧张起来。
叶蓓的个人专辑《蓝色》,前后录了有两年多,总是录得不满意翻过来重新录、或是后来的好歌把前面的好歌给取代了。最后叶蓓对这张专辑的评价是:“每个歌都有特满意的地方,也有稍微遗憾一点的地方。但我这张专辑挺好的地方是编曲还不错,选的歌都挺有水准的。”
选歌的标准,一个是新,另一个是注重现场气氛,当然技巧性也是少不了的,不然,怎显出叶蓓从音乐学院附中到大学、磨练了九年的歌唱技巧。
叶蓓学的是民族唱法,虽然从一开始她的初衷就是拿一个文凭,但她也挺喜欢民歌的。九年的学习使她在技巧、方法、气息、音乐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比别人要好一些,如果有机会,她也会录一张民歌专辑玩玩——叶蓓不是那么偏激的人,倒是有一点校园的自由气息,虽然他不希望自己被定位在“校园民谣歌手”上。
在“麦田音乐”推出的三位歌手(叶蓓、朴树和尹吾)中,叶蓓是最容易与媒体沟通的一个。尽管如此,还是并不使人产生“艺人”的角色定位。叶蓓说:“我喜欢用自己乐意的方式来装扮自己。我不是特喜欢别人束缚我,穿什么衣服、弄什么头发,生活化一点,我会觉得特舒服。”
叶蓓的声音,明晰而清澈,听得出训练有素的唱功给她带来的气度,但并不显得过于雕琢,字儿摆得特妥贴的那种,挺舒服的。这样的唱腔,难怪会适应《花木兰》中用中文唱百老汇风格的那种插曲,连老外听了都觉得特满意。叶蓓自己也挺喜欢这首《花木兰》的。
《花木兰》无疑是叶蓓的这张专辑中最引人注目的单曲,也是最有宣传由头的一首歌,这部电影的公演,也许会对叶蓓的演艺生涯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可是这部片子偏偏迟迟不放。我们问叶蓓:“那要是《花木兰》一直不放怎么办呢!”叶蓓说:“不放就不放呗,我怎么办哪!”也不是特着急的样子。盗版、唱片的消费定位、卖得出去卖不出去,对叶蓓来说,都是歌手所没法控制的事情,她也就不瞎操心了。
她关心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与进步。在专辑中,她企图唱遍各式各样的歌曲,虽然自己也明白各种风格都把握好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叶蓓迷上了写歌。对于从小学音乐的她来说,写歌是容易的,但写好歌是难的。叶蓓近期的目标是:象朴树和尹吾那样,写出令自己扬长避短的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