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完结,光头作为前锋,狂不进球成为千夫所指,换外援呼声高涨。换不换是俱乐部和教练组的事,这里试着从技战术角度剖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然,首先不能回避的是他自身状态不到位。一直浪费机会导致了焦躁情绪和面对机会的不自信,表现出技术动作变形,射门屡屡绵软无力或者打偏。再加上中柱等运气成份叠加,前几轮每每看到他作为背景板仰天狂吼的场景。
光头到底算不算水货?他去年中甲进球数量不低,且并不是只会虐菜,也有过绝杀武汉的高光时刻。今年到现在颗粒无收,最重要原因还在于球队进攻阵容的大变化。
球队今年的正印前锋,金11,胡明天这种习惯拉边的边翼卫/边锋不算,能够打中路的只有四个人:光头、向柏旭、渔夫、孟俊杰。其中具备中超主力的无疑是两个外援,另外两个为备份或者变阵时使用。渔夫久疏战阵且玻璃体质,连大名单都进不了,小孟实力有限,不能作为常备主力。教练的对策是偶尔金11客串一下中路,或者干脆打单前锋,在中场增加木塔等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光头时常作为单箭头,一个人游弋在最前面。这完全不是他喜爱和擅长的踢球方式。在对方中后卫和防守后腰的一对一盯防和重重包夹下,吃尽了苦头。光头虽然有1米93的身高,却不具备支点特性。中路包抄摆渡、肉盾做墙、背身拿球身体对抗,这些传统中锋的活路让他彻底蜕变成前场苦力和工兵。看得出他也在努力扮演这样的角色,但痛苦面具下效果并不好还挨了不少骂。
复盘去年光头的进球,有黑娃和如麻承担了突击扯动的任务,利用速度和跑位牵扯了中路的防守压力,光头能够利用跑位意识和细腻的射术得分,这才是他的舒适区。今年没有那两个人,渔夫一直缺勤,光头被迫贴身肉搏去硬扛一推后卫,吃力不讨好是必然的。但作为徐正源来说,明知问题也只能如此,不上光头,无论是向还是孟,只能是更差的选择。最好的选择还是牺牲光头,把进攻重心放在后排。所以,胡5冯6金11甚至涛叔纷纷进球,光头沦为庆祝的工具人。
下一步,外援的调整方案有多种选择。如果仍然信任渔夫,等待其恢复武功,就只能舍弃光头,换成具备超强一对一能力外援(顶配马尔康,低配阿隆)。但这样一来,势必围绕他设计战术,让其占有大多数开火权,这不符合成都队的风格理念。
二是放弃渔夫,引进速度快,配合意识强的外援,和光头组成有质量的双前锋,把进攻套路打出来而不是让光头当肉盾拼血槽,这样才有望解决锋线进攻的问题。把光头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他的真实水平,中超一个赛季8-10个左右进球是能够保证的。
当然,首先不能回避的是他自身状态不到位。一直浪费机会导致了焦躁情绪和面对机会的不自信,表现出技术动作变形,射门屡屡绵软无力或者打偏。再加上中柱等运气成份叠加,前几轮每每看到他作为背景板仰天狂吼的场景。
光头到底算不算水货?他去年中甲进球数量不低,且并不是只会虐菜,也有过绝杀武汉的高光时刻。今年到现在颗粒无收,最重要原因还在于球队进攻阵容的大变化。
球队今年的正印前锋,金11,胡明天这种习惯拉边的边翼卫/边锋不算,能够打中路的只有四个人:光头、向柏旭、渔夫、孟俊杰。其中具备中超主力的无疑是两个外援,另外两个为备份或者变阵时使用。渔夫久疏战阵且玻璃体质,连大名单都进不了,小孟实力有限,不能作为常备主力。教练的对策是偶尔金11客串一下中路,或者干脆打单前锋,在中场增加木塔等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光头时常作为单箭头,一个人游弋在最前面。这完全不是他喜爱和擅长的踢球方式。在对方中后卫和防守后腰的一对一盯防和重重包夹下,吃尽了苦头。光头虽然有1米93的身高,却不具备支点特性。中路包抄摆渡、肉盾做墙、背身拿球身体对抗,这些传统中锋的活路让他彻底蜕变成前场苦力和工兵。看得出他也在努力扮演这样的角色,但痛苦面具下效果并不好还挨了不少骂。
复盘去年光头的进球,有黑娃和如麻承担了突击扯动的任务,利用速度和跑位牵扯了中路的防守压力,光头能够利用跑位意识和细腻的射术得分,这才是他的舒适区。今年没有那两个人,渔夫一直缺勤,光头被迫贴身肉搏去硬扛一推后卫,吃力不讨好是必然的。但作为徐正源来说,明知问题也只能如此,不上光头,无论是向还是孟,只能是更差的选择。最好的选择还是牺牲光头,把进攻重心放在后排。所以,胡5冯6金11甚至涛叔纷纷进球,光头沦为庆祝的工具人。
下一步,外援的调整方案有多种选择。如果仍然信任渔夫,等待其恢复武功,就只能舍弃光头,换成具备超强一对一能力外援(顶配马尔康,低配阿隆)。但这样一来,势必围绕他设计战术,让其占有大多数开火权,这不符合成都队的风格理念。
二是放弃渔夫,引进速度快,配合意识强的外援,和光头组成有质量的双前锋,把进攻套路打出来而不是让光头当肉盾拼血槽,这样才有望解决锋线进攻的问题。把光头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他的真实水平,中超一个赛季8-10个左右进球是能够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