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钓鱼竿的选择要从手感喜好、涂装喜好、预算、目标鱼、钓点情况、便携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对某些方面筛选侧重,毕竟全部能满足这些条件的竿子要么没有要么很贵。
针对上面列举的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给新人入门提供一些帮助。
一、手感
每个人对手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小物竿方面,手感和调性其实不能直接划等号,但是大部分人无法对较多的竿子进行体验和横向对比,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把调性和手感放在一起讨论,这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型的竿,一种是软调一种是传导型(偏硬调性)。
软调的竿通常有漂亮的弧度,遇到奶鲫等稍大体型的鱼时有可能会大弯弓,极具视觉享受,在手感上是一种钝感拉力,有点像挂底了一个兜满水的塑料袋的感觉;传导型的竿子在中鱼时及中鱼后能清晰感觉到鱼的每一次挣扎逃窜,即通常钓友所说的噔噔噔的手感,颇具趣味。
我个人入门时也是盲从大流选择的软调竿,各种竿子玩了一圈之后发现更喜欢传导型的竿子,不是说软钓竿不好用,这个纯属个人喜好,没有高下对错之分。
二、涂装
涂装是很主观的选项,见仁见智,但涂装质量有高下之分,例如某竹的竿子就存在掉漆的毛病。
三、预算
无论新手入门还是老玩家升级装备,不进行盲目攀比才是理性消费,所以预算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目标是选对的不选贵的。
有收集癖或不差钱的玩家可以忽略这条。
四、目标鱼
针对目标鱼来选择竿子,才能将作钓体验最佳化。例如目标鱼是鳑鲏这类小体型的鱼种,现有的竿子均无法实现大弯弓,且软调竿也没有很清晰的手感,所以这种情况下选择传导型的竿子才能有更好的体验感;假如目标鱼是马口这类体型略大力量较强的鱼种,传导型竿和软调竿的手感差异性不大,倒不如选择有漂亮弧度的软调竿多溜一会鱼多一些视觉享受。
五、钓点情况
钓点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鱼竿长度的选择。例如浅滩位置就不适合用较短的竿,而小水渠则用短竿更舒服。
与此同时,竿长也会限制品牌的选择,例如PS孤竹最长尺寸1.4米,不太适用于浅滩或其他站位较远的大水面。
六、便携性
即通常所说的仕舞,小物钓的一大特点就是渔具精致小巧,所以仕舞还是较为重要的。
结合目前小物钓发展情况,专业化的竿比较少,所以有些时候会放宽一些对仕舞的容忍度,将部分虾竿纳入小物钓鱼竿选择范围。
以我个人喜好来讲,仕舞20厘米以内最佳,仕舞30厘米以内普通水平,仕舞40厘米以内可以接受,仕舞50厘米左右则需要有比较突出的优点才会选择。
七、特别说明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看法,仅限于成品量产小物钓鱼竿,不适用于天然竹材的手作竿。
针对上面列举的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给新人入门提供一些帮助。
一、手感
每个人对手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小物竿方面,手感和调性其实不能直接划等号,但是大部分人无法对较多的竿子进行体验和横向对比,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把调性和手感放在一起讨论,这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型的竿,一种是软调一种是传导型(偏硬调性)。
软调的竿通常有漂亮的弧度,遇到奶鲫等稍大体型的鱼时有可能会大弯弓,极具视觉享受,在手感上是一种钝感拉力,有点像挂底了一个兜满水的塑料袋的感觉;传导型的竿子在中鱼时及中鱼后能清晰感觉到鱼的每一次挣扎逃窜,即通常钓友所说的噔噔噔的手感,颇具趣味。
我个人入门时也是盲从大流选择的软调竿,各种竿子玩了一圈之后发现更喜欢传导型的竿子,不是说软钓竿不好用,这个纯属个人喜好,没有高下对错之分。
二、涂装
涂装是很主观的选项,见仁见智,但涂装质量有高下之分,例如某竹的竿子就存在掉漆的毛病。
三、预算
无论新手入门还是老玩家升级装备,不进行盲目攀比才是理性消费,所以预算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目标是选对的不选贵的。
有收集癖或不差钱的玩家可以忽略这条。
四、目标鱼
针对目标鱼来选择竿子,才能将作钓体验最佳化。例如目标鱼是鳑鲏这类小体型的鱼种,现有的竿子均无法实现大弯弓,且软调竿也没有很清晰的手感,所以这种情况下选择传导型的竿子才能有更好的体验感;假如目标鱼是马口这类体型略大力量较强的鱼种,传导型竿和软调竿的手感差异性不大,倒不如选择有漂亮弧度的软调竿多溜一会鱼多一些视觉享受。
五、钓点情况
钓点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鱼竿长度的选择。例如浅滩位置就不适合用较短的竿,而小水渠则用短竿更舒服。
与此同时,竿长也会限制品牌的选择,例如PS孤竹最长尺寸1.4米,不太适用于浅滩或其他站位较远的大水面。
六、便携性
即通常所说的仕舞,小物钓的一大特点就是渔具精致小巧,所以仕舞还是较为重要的。
结合目前小物钓发展情况,专业化的竿比较少,所以有些时候会放宽一些对仕舞的容忍度,将部分虾竿纳入小物钓鱼竿选择范围。
以我个人喜好来讲,仕舞20厘米以内最佳,仕舞30厘米以内普通水平,仕舞40厘米以内可以接受,仕舞50厘米左右则需要有比较突出的优点才会选择。
七、特别说明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看法,仅限于成品量产小物钓鱼竿,不适用于天然竹材的手作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