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豆科(Fabaceae)植物的种子或荚果。英语中,bean一词最初指蚕豆(Vicia faba,一个旧大陆种)的种子。除大豆(soybean)外,主要食用豆类的成熟种子的成分都很相似,但食用品质差异很大。富含蛋白质及中等数量的铁和维生素B1、B2。全世界广泛烹食鲜豆、乾豆及豆制品。 豆的多数品种直立丛生或攀缘,直立的高30∼75公分(12∼30吋),攀缘的长达1.2∼2.1公尺(50∼80吋),但几个重要品种为中间类型。矮生或半攀缘种类广泛栽培。种植攀缘种类以收取其未成熟荚果时,需要安置人工支架以便于收获。各个品种幼嫩豆荚的大小、形状、色泽、纤维素多少和嫩软程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为收获成熟干燥种子而种植的品种其荚果所含纤维素的数量在各个发育阶段均过多,不宜食用。大多数食用豆荚的品种,其成熟种子的产量和食用质量均较低。豆粒的颜色有白、绿、黄、棕黄、粉红、红、褐、紫、黑等单色或呈各种各样的杂色,形状由近球形、扁平、长形至肾形。荚果也有绿、黄、红、紫诸色,有时具红斑或紫斑,形状从扁至圆,平滑至不规则,直或弧形,长约75∼200公厘(3∼8吋)。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即普通豆)原产于中美和南美,其重要性仅次于大豆。收获种子或食用嫩豆荚的品种都有。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俗名∶法国豆、四季豆、肾豆等。但肾豆一词在美国专指一个外形似肾,红色、深红色或白色的种类。一些菜豆品种仅栽培以收获其干燥种子,一些种类用以收取未成熟的可食荚果,另一些则收取成熟及不成熟种子。巴西、中国和美国菜豆种子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以上。在拉丁美洲和克里奥尔人(Creole)的菜肴中占重要地位。 蚕豆的重要性占第三位,是欧洲的主要豆种,但在美国鲜为人知。蚕豆不耐热,仅在温带的凉爽地区能于夏天生长,在温暖地区可于冬天生长。不同的是蚕豆能忍受轻微冰冻。蚕豆植株直立,高600∼1,500公厘;稀分枝;叶密生于茎和枝上,具短柄;豆荚几乎朝上直立,簇生于叶腋;种子大,不规则扁平形。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的花及豆荚大多数食用豆荚的豆类可在世界广大地区种植,在许多国家尤其在欧洲都很受欢迎;在美国食用最多的是菜豆,起源于中美洲的豆类中。利马豆(P. limensis)在美洲国家以外很少进行商业化生产,在美国占乾豆总产量的2.5%。无论是丛生型或攀缘型,豆荚大小和形状,种子的大小、形状、厚薄及颜色差异都很大。其豆荚宽扁,稍弯曲,种皮上有由种脐向外辐射的特有细棱,容易辨认。利马豆在热带为多年生,在其他地区则作一年生植物种植,但与其他美洲豆类相比需要较长的生长季节和较暖和的气候。 红花菜豆(P. coccineus,即荷包豆、龙爪豆)原产热带美洲,在当地为多年生,在温带小规模地作一年生作物种植;为攀缘植物,植株茁壮,总状花序,花鲜红色而艳丽,荚果大而粗糙,种子大而色彩鲜明。红花菜豆栽培于英国和欧洲,可供观赏,幼嫩豆荚可食。 印度菜豆(P. aureus)原产印度,豆荚和种子比上述诸种都小得多。荚果纤细,长75∼100公厘,内有10∼14粒球形至长圆形的种子,直径3公厘,在东方广泛种植食用,用作豆芽或其他用途,除豆芽外欧美人对之所知甚少,含丰富的维生素C。原产印度的双花扁豆(Dolichos biflorus,即马豆、马粮豆)和扁豆有亲缘关系,均是大型热带攀缘植物,在亚洲普遍食用其幼嫩种子。乾种粒大,颜色近黑,稍扁长至圆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