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考报名于10月25日已正式开始,关于国考的话题也是登上了热搜。从近10年的国考招录数据来看,国考招录规模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今年国考将近招收3.71万人,比2022年的3.12万人扩招了大约18.7%。从报名人数来看,国考报名人数也是持续上涨,去年国考报名过审人数首次突破200万。
总的来说,就是招的越多,考的人数也越多。等等这不就是现如今的考研现状吗?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预估会突破520万人,报录比也会趋近于5:1。“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那么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考研还是考公应该怎样选呢?哪个更难上岸?
01备考成本对比
⭐ 时间成本
考公的科目较少,只有行测和申论,基本上半年就能学完所有内容,时间成本相对较低。而考研科目较多(公共课+专业课)组成,大部分考生备考时间都在1年左右(也有1年半、两年)的情况,所有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 机会成本
考研初试是在每年12月底进行,一年一次考试机会。而公务员考试则分为国考、省考、定向选调和集中选调四类考试方式。即便你是川渝地区的考生,一年也能有三次上岸机会(川渝地区下半年省考、上半年省考联考)。

所有从备考成本上来看,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考公都是优于考研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考公更容易呢?当然不是,除了备考成本外,上岸率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212.3万,平均报录比为68:1。2023年国考报名还在进行中,但小志猜测,竞争比例只会再一步升高。
02报录比对比
考公有国考(中央、直属单位)、省考(地方单位)、选调、事业单位考试。国考和选调限制比较大,省考和事业编只要在35周岁以下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可以报的。
以国考为例,下图为近6年国考招录、竞争比例👇。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212.3万,平均报录比为68:1。2023年国考报名还在进行中,但小志猜测,竞争比例只会再一步升高。而考研人群普遍以应届生和毕业1-2年的往届生为主(也有要求三年工作经验的MBA等专业,但占少数),相比考公,考研人群要更加集中一些。
近7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报录比如下图👇。

03考研还是考公?
通过分析对比,其实考研和考公难度都不低,他们各有各的难点,所以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一点要明确目标认真准备。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就是研究生可报考的公务员岗位是多于本科生的,从这层面上来说,考研的好处又是优于直接考公。
⚠️小志建议大家,选择考研和考公之前,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1️⃣看自己的专业:如果本科专业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在多数考试中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其实可以考虑先考研再考公,关注一下国考或者省考的招考简章,找一个选择岗位多一些的专业,如经济学、法学门类下的专业。
2️⃣确认是否需要研究生文凭:如果考公是最终诉求,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文凭以便在未来的仕途中发展得更好,可以选择公考上岸之后在职考研,这样即拥有了工作,也拥有了学历,并且考非全研究生的整体难度和竞争也要小一些。
总的来说,就是招的越多,考的人数也越多。等等这不就是现如今的考研现状吗?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预估会突破520万人,报录比也会趋近于5:1。“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那么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考研还是考公应该怎样选呢?哪个更难上岸?
01备考成本对比
⭐ 时间成本
考公的科目较少,只有行测和申论,基本上半年就能学完所有内容,时间成本相对较低。而考研科目较多(公共课+专业课)组成,大部分考生备考时间都在1年左右(也有1年半、两年)的情况,所有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 机会成本
考研初试是在每年12月底进行,一年一次考试机会。而公务员考试则分为国考、省考、定向选调和集中选调四类考试方式。即便你是川渝地区的考生,一年也能有三次上岸机会(川渝地区下半年省考、上半年省考联考)。

所有从备考成本上来看,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考公都是优于考研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考公更容易呢?当然不是,除了备考成本外,上岸率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212.3万,平均报录比为68:1。2023年国考报名还在进行中,但小志猜测,竞争比例只会再一步升高。
02报录比对比
考公有国考(中央、直属单位)、省考(地方单位)、选调、事业单位考试。国考和选调限制比较大,省考和事业编只要在35周岁以下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可以报的。
以国考为例,下图为近6年国考招录、竞争比例👇。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212.3万,平均报录比为68:1。2023年国考报名还在进行中,但小志猜测,竞争比例只会再一步升高。而考研人群普遍以应届生和毕业1-2年的往届生为主(也有要求三年工作经验的MBA等专业,但占少数),相比考公,考研人群要更加集中一些。
近7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报录比如下图👇。

03考研还是考公?
通过分析对比,其实考研和考公难度都不低,他们各有各的难点,所以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一点要明确目标认真准备。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就是研究生可报考的公务员岗位是多于本科生的,从这层面上来说,考研的好处又是优于直接考公。
⚠️小志建议大家,选择考研和考公之前,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1️⃣看自己的专业:如果本科专业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在多数考试中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其实可以考虑先考研再考公,关注一下国考或者省考的招考简章,找一个选择岗位多一些的专业,如经济学、法学门类下的专业。
2️⃣确认是否需要研究生文凭:如果考公是最终诉求,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文凭以便在未来的仕途中发展得更好,可以选择公考上岸之后在职考研,这样即拥有了工作,也拥有了学历,并且考非全研究生的整体难度和竞争也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