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康吧 关注:39贴子:305
  • 1回复贴,共1

儿童脑病专家李博: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弱后的,常表现在:无法正确完成指令、答非所问、鹦鹉学舌等。
虽然很多家长也会花时间去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但常常发现事倍功半,孩子好像学得很吃力,教了很多遍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父母教授的内容可能对于孩子现有能力来说太难,缺乏系统化,想到什么教什么。加上很多自闭症孩子学习能力较弱,家长教授的内容难度跨度太大,导致孩子吸收困难。
给自闭症儿童训练认知,需要有序地安排认知训练内容,才能让孩子学起来不吃力,更有效地提高认知水平。
接下来由儿童脑病专家李博和大家分享自闭症儿童认知训练的顺序及内容,希望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为孩子制定认知训练的内容。


1楼2022-12-28 14:41回复
    1.感知觉
    知觉是知识的开始,自闭症孩子在留意和处理外界讯息时常感到困难,因此培养孩子对知觉刺激做出正确的回应是教孩子认知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只有孩子留意到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才能开始学习。知觉包括: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
    2.配对
    配对“相同”的能力,如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形状。包括实物与实物的配对、实物与卡片的配对、卡片与卡片的配对等。
    配对“相关联”的能力,如明白遥控器与电视、羽毛球和球拍、警察与警车之间的联系等。
    3.分类
    按物件外形分类,如按物件的颜色/形状分类。分类难度从单属性分类过渡到多属性分类。
    按物件类别分类,如蔬菜类、水果类、动物类等等。
    4.空间
    培养孩子空间概念能力,认识方位名词:上下左右等。包括物我空间概念、物与物的空间概念。
    5.序列
    序列概念包括规律排列、次序排列及时间次序,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1)规律排列
    是指将一组物件按特定的模式来进行规律性排列。
    (2)次序排列
    是指两2个以上的物件,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排列成序,如从大到小,从高到矮排列。
    (3)时间次序
    明白时间先后(如早上、中午、晚上)和明白程序的排列(如坐公交上车要先刷卡)。
    6.对比
    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物件,找出对比关系,包括体积、长度、高度、重量、温度等等。对比能力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
    7.因果
    普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因果关系来联系和整合经验,以此来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自闭症孩子觉察行动与结果的能力较弱,因此在理解因果关系较为困难。因果关系训练包括让孩子能明白放桌上的花瓶碎了是因为撞到了桌子,弟弟哭了是因为糖掉了等等。
    8.数学
    唱数:唱数配合敲鼓、上台阶等项目进行。
    认识数字:用配对的方法教孩子认识1-10。
    明白数字与数量的关系:按需取物、数量配对等。
    简单运算:加法减法。
    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训练是一项系统且全面的工作,在训练前应对孩子的能力做评估,清楚了解、记录孩子现在所处的认知水平阶段,再详细且系统化地安排训练内容,并适时评估教学成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3楼2022-12-28 1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