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较长,伸手党直接拉到最后。
.
一、日语里的中国人名该如何读
在日本,有明文规定,记载的,关于中国人名的读法,经历了3次修改。
下面按顺序说:
.
1、第一次:规定
在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11月15日的官报里(第五千八百十一号),文部省发布了『外國地名及人名取調』的调查。
调查目的,在于统一日本国内对国外(特指欧美)地名、人名的称呼。
调查方针中,对中国以及朝鲜的地名以及人名的日语发音规定了方向:

.
从右往左,大约在第10列。
.
一、中国本部及朝鮮ノ地名及人名ノ稱へ方ハ舊来ノ字音ニ據ル
但シ開港場及其他人口ニ膾炙セル名稱ハ此限リニアラス。
.
中国大陆以及朝鲜地名以及人名的称呼方法,依以往的(日本汉字)字音(汉音、吴音、惯用音)进行发音。
但,对于脍炙人口(已是有名)的开埠港以及人名不受此限。
(换句话说,和这次调查没有关系。以前怎么读,现在就接着怎么读)
.
这个就是决定“张”姓的平假名写作「ちょう」(音読み)的原因。
.
2、第二次:建议
在上一次规定中,除中朝以外,对外国的地名、人名均使用当地发(「現地読み」)进行表记。
然而,在战后的日本新闻媒体中,对中国的人名地名的称呼开始大量采用当地发音进行假名表记。
受到上述影响,昭和24年(1949年)日本文部省开设的「国語審議会」对中国的地名、人名的读音的书写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建议”。
即,中国地名、人名读音的书写方式也采用当地读音,使用片假名假名书写。

这个,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张”姓的振假名会写作「ジャン」(チャン是韩国张氏的表记)的原因。也是日本学校的教材里,用当地读音表记中国人名地名的原因。
.
3、第三次:改回去
由于第二次的建议,使用了千把年(平安时期开始)的中国地名人名的汉字读音改成了当地读音,导致读者有很大的怨气。
然而,朝日和每日两家新闻社还是贯彻最以前的,使用日语音读来表记中国地名人名。之后,朝鲜战争爆发,并不为读者熟悉的当地读音片假名成了累赘。
各个新闻社又不得不使用各位熟悉的,最早规定的日语音读进行表记。
最终连NHK也在昭和28年(1953年10月)回头使用音读表记。
.
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双方采取“相互原则”进行表记。
即:
中国,用汉字,书写日语地名人名,用汉语,读日语地名人名;日本,用汉字,书写中国地名人名,用日语音读,读中国地名人名。
.
二、关于张姓
据说,张姓来自于春秋前的“长”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到西周(前1050~770)。
早在日本飞鸟时代(593~694),开始往我隋朝,唐朝派遣使节,学习隋唐文化,推动了大化改新。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接触到张姓人物。
日本的张姓是唐后五代十国(907~960)移民过去的。此时,正值日本平安时期(794~1185)。
而,日本人有姓氏,则是1870年的「平民苗字許可令」。
这之前拥有姓氏的,只有贵族、豪族、以及由技术移民构成品部等的人群。
前日本丰田社长,“张 富士夫”的爷爷,“张 二男松”(1865~1952)就是在「平民苗字許可令」之前,家族世世代代保持“张(ちょう)”姓。
.
三、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1、日本明治时期的文部省规定了中国人名的表记;
2、日本的张姓,来自中国,同日本贵族豪族,拥有自己的姓,且能保持1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极为少数,极为有能力的。(张 二男松的张家,在日本佐贺藩世代担任教习。)
.
最后:
当年,你们老张家3000年前当诸侯打天下的时候,日本人还在玩泥巴,琢磨怎么种水田。
.
当年,你们老张家从唐朝跑到日本的时候,「ちょう」这个发音,对于平安时期人的来说,就跟二次元宝宝听到动漫作品的人物姓名一样(手动平成废物图)。
.
你们老张家在日本呆了1000多年,也坐不改姓了1000多年。
够自豪的了。
.
连脱亚入欧的明治文部省都不想改发音,楼主还顾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