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00年前,1914年,一位叫做约翰斯通的(Robert William Johnstone)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头牛的胚胎细胞从子宫中取出来,植入了牛的大脑中、睾丸中和眼睛中,他想尝试在子宫以外的地方培养胚胎细胞。他本来以为胚胎细胞会很快的萎缩、死亡。但是结果却让他感到震惊。
他发现,这些胚胎细胞在对周围的组织细胞大杀四方,横冲直撞,迅速着床,变成胎盘,然后开始疯狂的吸收养分。胚胎的发育简直和癌细胞一样。(参考宫外孕)
约翰斯通倒吸一口凉气,怪不得子宫内壁上面充满了无数致命的免疫细胞。
原来,一切的真相和人类的认知完全是相反的,十月怀胎,母子之间根本不是和谐共生,子宫根本不是孕育胚胎的“最佳环境”,子宫其实是胚胎的炼狱……
后来的科学家,又在小白鼠身上重复了这个实验,结合进一步的生理学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1,对于母亲来说,她最好可以连续生育很多胎儿,这样她才能把自己的基因复制出尽可能多的拷贝;
2,对于胎儿来说,他要保证自己的基因能够存活,就会尽可能多的吸收母体营养,不必管母亲的死活。
3,母亲的子宫,只会让胎儿获得刚刚能保证生存的营养,同时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4,胎儿会向母体反向输送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增加母亲的血压,胰高血糖素,增加母亲的血糖,血管生成素,增加母亲的血流和心跳。这一切都是为了从母体榨取更多的能量。
5,子宫时刻警惕着胎儿,监视胎儿,一旦发现胎儿索取太多,或者存在某些不健康,就会立刻阻止胎儿获取更多资源,停止供应胎儿,将其排出体外。
6,胎儿为了防止被排出,会把血管扎的非常深,迫使母亲如果想放弃自己,就必须要冒着大出血的风险,这种大出血甚至会危及到母体的生命。
7,母体为了保留随时排出胎儿的权力,她宁可承受子宫内膜每月脱落一次的痛苦,这样是为了练习,不管胎儿的血管扎得多深,都不可能让他赖着不走。
原来,怀胎十月是一场母子双方在子宫中的大战。
一切母慈子孝,人伦道德,被这个生理发现解构了——从胚胎着床的那一刻起,胎儿就在和母亲在搏斗。
搏斗的目的只有一个:基因要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拷贝。
搏斗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基因是自私的,为了达成目的它将不择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