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适应广大学子求学的需要,四川省教委在开县临江建立了四川省开县第二中学校(今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学)。它的教学设备全部由省教育厅配发,是当时县内设备最好的学校。
1961年春季,开县第二中学校校园里阳光灿烂,百花争艳。在学校的一次少先队活动中,有人倡议:“我们给郭老写封信,请他老人家为我们这所新建的中学写校牌,那该有多好啊!”
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喊:“好!好!”
后来,少先队员通过决议,根据大家的要求,以开二中少先大队的名义给郭老写信,向他老人家表示问候。并选了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十分工整地抄写后,几十名少先队员争先恐后地在信的后面签名。就这样,一封热情洋溢、少先队员联名给郭老的信寄往了北京。
秋季开学后的一天,邮递员送来厚厚的一封挂号信到学校办公室。中式大信封上,寄信地址印的是“中国科学院”,收信人写的是“四川省开县第二中学校负责人”。
这封信里,寄来的有郭沫若用黄色二元纸,亲笔题写“四川省开县第二中学”的尺牍。并由郭老的秘书附言:郭老收到了少先队员们的来信,十分高兴,他在百忙之中为贵校题书了校名,祝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当社会主义接班人。
就这样,郭沫若的题名刻上了开县第二中学校大门,它像一颗启明星在开州大地闪烁着无限光芒。郭老题书的原件,至今尚珍藏在开州区档案馆内。


1961年春季,开县第二中学校校园里阳光灿烂,百花争艳。在学校的一次少先队活动中,有人倡议:“我们给郭老写封信,请他老人家为我们这所新建的中学写校牌,那该有多好啊!”
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喊:“好!好!”
后来,少先队员通过决议,根据大家的要求,以开二中少先大队的名义给郭老写信,向他老人家表示问候。并选了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十分工整地抄写后,几十名少先队员争先恐后地在信的后面签名。就这样,一封热情洋溢、少先队员联名给郭老的信寄往了北京。
秋季开学后的一天,邮递员送来厚厚的一封挂号信到学校办公室。中式大信封上,寄信地址印的是“中国科学院”,收信人写的是“四川省开县第二中学校负责人”。
这封信里,寄来的有郭沫若用黄色二元纸,亲笔题写“四川省开县第二中学”的尺牍。并由郭老的秘书附言:郭老收到了少先队员们的来信,十分高兴,他在百忙之中为贵校题书了校名,祝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当社会主义接班人。
就这样,郭沫若的题名刻上了开县第二中学校大门,它像一颗启明星在开州大地闪烁着无限光芒。郭老题书的原件,至今尚珍藏在开州区档案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