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吧 关注:69,028贴子:141,091
  • 1回复贴,共1

中国古代何时开始流行“跪坐”习俗,又为何在唐朝被抛弃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跪坐,又称正坐,是汉族古时一种居坐的方式。
古时的人们往往从小便开始练习这种坐姿,正坐之时,人们要将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两手端端正正摆在膝盖上,目不斜视,以此象征庄重。
唐朝,承接五代与隋朝,是我国文明的空前盛世。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极度开放的社会风气,这个时期胡人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原,对原有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在融合与交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新的格局。
而跪坐这一从商周兴起,延续了数千年的古老习俗,与开放的唐朝显得格格不入,被废弃淘汰,也已成了它既定的命运。
一、从周朝到汉代,礼仪文化盛行,跪坐的发展历程
《论语》有云:席不正不坐。
此处的席,是指跪坐所用的席子,四边要与房屋墙平行,以表示合乎礼节。这足以说明,在商周时期的兴起阶段,跪坐与礼节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商周时代生产力低下,因而人们相对而言还处于愚昧懵懂的状态,对于“神”的崇拜也导致了人们对于礼法的严格遵守。
在商周时期,进入室内要先脱掉鞋子,方能进席跪坐。古人在跪坐时,面前一般会放置几案,既可放置东西,又可凭依身体。因商周时期重视长幼尊卑,因此入席跪坐的顺序亦有讲究,长者尊者坐上席,余下诸人按照地位尊卑再依次入席。
跪坐时,幼者与卑者要态度谦恭,以自表敬意或谦卑。其次,席间亦讲究坐姿,要双膝跪地,臀部压在后足跟上。
便说我们最有名的孔子,他主张有教无类,在讲课之时却也端正跪坐,以示对知识的看重。其学生也都如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敬佩。
对于这一点,《礼记·曲礼上》有记载:坐而谦之。
如果跪坐而对的双方彼此敬仰,就把腰伸直,再进一层,若俯首作揖,或双手下席,则成跪拜之礼,如果俯首倒地,则称稽首。
总而言之,跪坐之时应正襟危坐,不得随意轻率。
跪坐时,箕坐最为忌讳。


IP属地:广东1楼2023-02-03 10:09回复
    学习一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05 17: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