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德医馆吧 关注:60贴子:1,324
  • 0回复贴,共1

雨水养生:重在防湿邪、调脾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在这个时节,天文物象 自然环境蕴含着哪些变化?我们又如何来养生呢?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春捂防病从雨水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渐多。 但冷空气与暖空气仍会频繁较量,所以雨水节气常出现“倒春寒”,在起居养生方面要重视“春捂”。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特别是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捂好背、腹、足底,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而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此时空气中水分增加,容易出现气温低且寒中有湿的情况,这无疑会影响人体的内脏和关节。适当保暖,以免湿寒入体,可有效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的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关节肿痛等。春季是冷暖交替、鲜花盛开的时节,也是特禀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异性皮炎等过敏体质人群难过的季节,容易出现复发和加重。疏肝理气春季是肝主令。假如肝气有余,就会影响到其他的脏腑,疏肝是雨水养生的关键。此时的肝要理、要顺、要舒,肝气不淤积在体内。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要让自己心情保持愉悦,心境平和,不要压抑自己,可在室内打太极,做做伸展运动。有条件的朋友,还可以喝点黑糖玫瑰姜茶,疏肝解郁,温中驱寒。健脾祛湿春天万物复苏,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因此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中医讲,脾喜燥恶湿,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同时,湿邪难以去除,因此在雨水时期,除了疏肝理气,还要养护脾脏。“雨水”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如:胡萝卜南瓜粥、薏苡仁党参粥、山药红枣粥。暖腰护肾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到了雨水节气,应该注重肾水的调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护肾可以从按摩腰部开始。具体方法:空闲时大家可以先将两手搓到手心发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顺时针按摩腹部缓解便秘,逆时针按摩腹部缓解腹泻。从中医来讲,腹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神阙,是跟脾胃的运化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按摩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这个位置。从肚脐为中心向外揉,中等力度,每次3到5分钟即可。


IP属地:四川1楼2023-02-20 09: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