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46楼
你貌似说错了一点问题,
“由于这辆车的存在,本来可以买5辆公交车买了一辆,本来可以坐30人里边坐了5人”
宝一中的存在充其量只能说是把好车集中了起来,而不是卖了旧车买好车,车的数量并不会有变化。因为老师还是那么多,一个班还是那么多人。
所以并不存在抢夺只说,只存在分配上的差别。
早来的人坐好车,来晚了的也不是没车坐,只能说车差一些。但是终点站是都会到达的。
宝一中一个班我们当时是56人,现在听说是60多快70,难道老师们换到其他学校就能一个班带100人么?所以我认为那你所说的好车导致其他人没车坐是不正确的。因为宝一中仅仅是集中了好车,而不是卖掉旧车买好车。
另外,我小学在很多学校上过,宝鸡的,蔡家坡的,西山的,公办的,厂办的。
在这些教学条件不一的学校上学,我并没有感觉到实际的学习会有太多不同。
条件再差的学校,也会有学习好,能力好的学生。
水平再臭的老师,也能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出来。
说实话,还是要靠自己。
我也去过西山的很多小学、初中、高中,国家的政策实行的很到位,茫然无助的目光我并没有看到多少。
当然,我知道,不论如何肯定还会有,可是,那是宝一中造成的么?
宝一中有很多老师在各地支教,这一点我不知道你清楚不。
有一位在宝一中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在西山支教了一年,他去的那个学校正好和我小学待过的学校是一起的,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是支教的,而且不少都是优秀教师。
还有我宝一中的一个老师,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现在去高新一中了。
从上面两件事来看,宝一中敛取教育资源的能力似乎也不是很强么。
而您似乎对宝一中,对周边学校,也不算很了解吧。
回复:47楼

都18了还叫我小朋友啊,
那我是不是要叫您大叔啊,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