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绝对是让人轻视的感觉。
在政治立场上,已经就劝了孙权两次,除了榻上策,还劝孙权不能投降。
榻上策就暴露这人并非忠厚,做汉朝的官,劝主公图天下,这是啥意思?就这格局,就比周瑜高了。周瑜考虑的如何保全东吴,这厮考虑的是如何平分天下。
劝孙权不投降这更逗。为什么呢?因为刘表的儿子刘琦能投降,他爹久居荆州,他娘是荆州豪族,他舅舅是荆州军队实际掌舵人,他投降还能在荆州继续混(至于被诱杀这么秘密的事情,当时的鲁肃还不太可能知道)。但是孙权不是,他哥是利用江东士族建立的。他投降了,江东士族任然在江东做官,而他就啥也不是了。这种超前的政治观点,不是一般人就算知道也不会给孙权说的。所以,孙坚孙策的老臣主战,江东士族主和,而鲁肃作为士族,这份忠心就可见了。
鲁肃最高光的时刻,其实就是舌战诸葛与刘备。
诸葛和刘备可不是什么善茬,能同时面对这两人还能讨到便宜。这能是善主?
我们都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好像是刘备不讲道理,赖账。这借荆州是怎么来的?不正是鲁肃的口才么?
刘备找谁借的荆州?该还给谁?
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来还有刘琦和刘琮,为啥搞的好像是找东吴借的?
我们“忠厚”的鲁肃同志。看似没有讨回荆州,却让刘备落下口实。古人最重名节。刘备忠厚老实的名声中却夹带了给有借不还的名声。也是因为刘备许诺了借。事后才有三分荆州的结果。
就凭这口才,不能算是压了诸葛亮一头?
在政治立场上,已经就劝了孙权两次,除了榻上策,还劝孙权不能投降。
榻上策就暴露这人并非忠厚,做汉朝的官,劝主公图天下,这是啥意思?就这格局,就比周瑜高了。周瑜考虑的如何保全东吴,这厮考虑的是如何平分天下。
劝孙权不投降这更逗。为什么呢?因为刘表的儿子刘琦能投降,他爹久居荆州,他娘是荆州豪族,他舅舅是荆州军队实际掌舵人,他投降还能在荆州继续混(至于被诱杀这么秘密的事情,当时的鲁肃还不太可能知道)。但是孙权不是,他哥是利用江东士族建立的。他投降了,江东士族任然在江东做官,而他就啥也不是了。这种超前的政治观点,不是一般人就算知道也不会给孙权说的。所以,孙坚孙策的老臣主战,江东士族主和,而鲁肃作为士族,这份忠心就可见了。
鲁肃最高光的时刻,其实就是舌战诸葛与刘备。
诸葛和刘备可不是什么善茬,能同时面对这两人还能讨到便宜。这能是善主?
我们都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好像是刘备不讲道理,赖账。这借荆州是怎么来的?不正是鲁肃的口才么?
刘备找谁借的荆州?该还给谁?
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来还有刘琦和刘琮,为啥搞的好像是找东吴借的?
我们“忠厚”的鲁肃同志。看似没有讨回荆州,却让刘备落下口实。古人最重名节。刘备忠厚老实的名声中却夹带了给有借不还的名声。也是因为刘备许诺了借。事后才有三分荆州的结果。
就凭这口才,不能算是压了诸葛亮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