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评论复制自b站评论区,说的非常好:
“我真的很烦那种快餐式的喜欢,虽然在这个遍地奶头乐的时代这是常态。我认为“现充”这个群体被讨厌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他们来说喜爱的事物里面有一大半都是这样的快餐式喜欢,是一种社交媒介,是一种附属属性。被他们贴上「喜欢」标签的事物也是他们贴给自己的标签,通过这样的标签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希望成为的形象。本质不是喜欢这个「客体」本身,他们所喜欢的是「喜欢这个客体」的自己。
在表达所谓「喜欢」的内容里,与喜欢的事物之间联系相当之弱,强关联的反而是发出这篇po文的人。不管作品本身多么优秀,譬如突然在抖音火起来的国王排名电锯人,被寄托喜欢的客体多么可爱,譬如之前突然风靡一时的琳娜贝儿,对他们来说从来都只是一个装饰物。
这才会出现如此矛盾且讽刺的现象,某爱豆说喜欢排球少年,词条却是此人说喜欢排球少年时发的自拍。”
“我真的很烦那种快餐式的喜欢,虽然在这个遍地奶头乐的时代这是常态。我认为“现充”这个群体被讨厌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他们来说喜爱的事物里面有一大半都是这样的快餐式喜欢,是一种社交媒介,是一种附属属性。被他们贴上「喜欢」标签的事物也是他们贴给自己的标签,通过这样的标签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希望成为的形象。本质不是喜欢这个「客体」本身,他们所喜欢的是「喜欢这个客体」的自己。
在表达所谓「喜欢」的内容里,与喜欢的事物之间联系相当之弱,强关联的反而是发出这篇po文的人。不管作品本身多么优秀,譬如突然在抖音火起来的国王排名电锯人,被寄托喜欢的客体多么可爱,譬如之前突然风靡一时的琳娜贝儿,对他们来说从来都只是一个装饰物。
这才会出现如此矛盾且讽刺的现象,某爱豆说喜欢排球少年,词条却是此人说喜欢排球少年时发的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