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不废话,直接给出主观的评分为7分
形准:8分(10分)
扣分点为前唇、碳纤维弧度(属于无死角验尸级别比对,同样标准下AA、CMC等部分车型也一塌糊涂)、内饰还原度(质感比AA强,细节形准和LCD一样有点问题)。
漆面:5.5分
整体漆面还可以,能否经受时间考验是个问题,有明显水贴掉碳问题,品控问题主要集中在漆面
做工:8.5分
对得起AR+的称号,和当年2k的花雅相当,细节质感比LCD强一点点点。
性价比:6.5分
这个做工这个价位能接受,车型比LCD有优势,考虑到Barchetta终端价格差距不太大(当年LCD号称1100内全碳结果也食言),但二者品控都堪称令人绝望。
总结:本来是一台可以轻松获得8.5分的模型,可惜毁于一旦,能在正常接受范围收到相对无暇的概率远小于收到严重瑕疵的概率。


形准:8分(10分)
扣分点为前唇、碳纤维弧度(属于无死角验尸级别比对,同样标准下AA、CMC等部分车型也一塌糊涂)、内饰还原度(质感比AA强,细节形准和LCD一样有点问题)。
漆面:5.5分
整体漆面还可以,能否经受时间考验是个问题,有明显水贴掉碳问题,品控问题主要集中在漆面
做工:8.5分
对得起AR+的称号,和当年2k的花雅相当,细节质感比LCD强一点点点。
性价比:6.5分
这个做工这个价位能接受,车型比LCD有优势,考虑到Barchetta终端价格差距不太大(当年LCD号称1100内全碳结果也食言),但二者品控都堪称令人绝望。
总结:本来是一台可以轻松获得8.5分的模型,可惜毁于一旦,能在正常接受范围收到相对无暇的概率远小于收到严重瑕疵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