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挑了个图镇楼,不然感觉不得劲x)
看了吧内这么多关于低密度住宅区问题的贴和一晚上的试验后发现,低密度需求的问题主要还是地价,也许学历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选择住哪种住宅区,但影响力似乎不如地价要大?
思路来自于这一代各区划的逻辑好像明白了,低密度需...
这个贴,但是实际上并不需要等待建筑提示租金过高再扩建,实际上直接建新城区也是可行的。
下面是我现在试出来的最有效的让住宅区需求恢复正常的方法,如果各位大佬们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能一起讨论
ーー
需要阶段:解锁高密度办公区和高密度商业区
等待出现办公区需求同时可以建设高密度办公区时,画下高密度办公区区域,等待高密度办公区带动周边地价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高密度办公区只会在地价高的地方长,如果是新城区的话是不会长办公区的,只能从高密度商业区开始画)
居民区可以直接根据需求画,直接铺低密度也是可以的,和高密度办公区,商业区的区域贴着就行,同时配套设施与公园也一起修建好,等待高密度办公区和商业区拉高地价。
随着地价上涨是会用中密度住宅需求逐渐替换掉低密度住宅需求的,就轮到中密度的需求开始拉满了(大约在平均地价6万的时候,平均地价可以在左上角i里面的地价地图看),而等到平均地价8万的时候,高密度需求就会压倒中低密度需求了,而且这时候低密度需求哪怕有,种在高地价区甚至不会长出来(但仍然可以在低地价区长,可以用来修城郊,不用担心城市边缘都是高楼无过度)
一直到平均地价十万这个阶段建筑需求就正常了,基本上是可以随意建造了。
ーー
如果在老城区继续发展的话,除非是在老城区铺了大量工业区或者污染建筑拉不高地价的话,大概是可以直接用高密度办公区和商业区拉高地价,然后直接替换低密度中密度需求的,但如果画了新城区,就必须慢慢提地价了,提地价最快的是高密度区域,尤其是办公区,高密度办公区可以轻松带起一大片地价,低密度办公区也能拉高一小块的地价,(此外感觉高密度居民区与工业区几乎不拉地价,必须依靠办公区和商业区拉),设施老实说感觉聊胜于无,作为对照组还修了一片低密度大饼城,拉设施的地价长得特别慢,明显不如高密度区域拉地价要快。
而学历感觉其实不怎么影响对高密度低密度的选择,高学历看起来喜欢住高密度住宅区实际上只是因为高学历带来的办公需求,导致铺办公需求拉高地价,高地价带来的高密度需求的错觉?我个人感觉是没那么多影响(包括办公区高收入人员才会住高密度的说法感觉也是办公区带来的地价上升而产生的错误联想,本质仍然是地价问题)
也不需要拉高无学历的税收,反而会影响商业区经济和居民流入,这一代的税收是直接在刁民钱包里拿钱,税收反而是越低越好(办公区最好可以开补贴,办公区升级的快还会更快的拉高地价)
ーー
总结:
不需要拉高低学历税收
高学历感觉不怎么影响居民对住宅区的选择,只是产生办公需求,是办公区拉高了地价,而非学历拉高了地价,虽然有关(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办公区)但如果认为是学历拉高了高密度需求那就是因果倒置了。
围绕办公区与高密度商业区进行居民区建设
只要地价涨上去居民区需求就会正常
ps和一代那样单独给居民区一块地,让刁民通过高速或公共交通通勤来防止堵车的做法是错误的,居民区至少要和办公区贴一起(但实操中发现居民区和高密度商业区,高密度办公区贴在一个区域内也不会堵,可以放心大胆贴贴),否则居民区地价上不去的话一样无法拉高高密度住宅区的需求,这一代基本不会堵了,如果刁民还会开成一条线基本上把路拆了再画一次就会解决。

看了吧内这么多关于低密度住宅区问题的贴和一晚上的试验后发现,低密度需求的问题主要还是地价,也许学历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选择住哪种住宅区,但影响力似乎不如地价要大?
思路来自于这一代各区划的逻辑好像明白了,低密度需...
这个贴,但是实际上并不需要等待建筑提示租金过高再扩建,实际上直接建新城区也是可行的。
下面是我现在试出来的最有效的让住宅区需求恢复正常的方法,如果各位大佬们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能一起讨论
ーー
需要阶段:解锁高密度办公区和高密度商业区
等待出现办公区需求同时可以建设高密度办公区时,画下高密度办公区区域,等待高密度办公区带动周边地价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高密度办公区只会在地价高的地方长,如果是新城区的话是不会长办公区的,只能从高密度商业区开始画)
居民区可以直接根据需求画,直接铺低密度也是可以的,和高密度办公区,商业区的区域贴着就行,同时配套设施与公园也一起修建好,等待高密度办公区和商业区拉高地价。
随着地价上涨是会用中密度住宅需求逐渐替换掉低密度住宅需求的,就轮到中密度的需求开始拉满了(大约在平均地价6万的时候,平均地价可以在左上角i里面的地价地图看),而等到平均地价8万的时候,高密度需求就会压倒中低密度需求了,而且这时候低密度需求哪怕有,种在高地价区甚至不会长出来(但仍然可以在低地价区长,可以用来修城郊,不用担心城市边缘都是高楼无过度)
一直到平均地价十万这个阶段建筑需求就正常了,基本上是可以随意建造了。
ーー
如果在老城区继续发展的话,除非是在老城区铺了大量工业区或者污染建筑拉不高地价的话,大概是可以直接用高密度办公区和商业区拉高地价,然后直接替换低密度中密度需求的,但如果画了新城区,就必须慢慢提地价了,提地价最快的是高密度区域,尤其是办公区,高密度办公区可以轻松带起一大片地价,低密度办公区也能拉高一小块的地价,(此外感觉高密度居民区与工业区几乎不拉地价,必须依靠办公区和商业区拉),设施老实说感觉聊胜于无,作为对照组还修了一片低密度大饼城,拉设施的地价长得特别慢,明显不如高密度区域拉地价要快。
而学历感觉其实不怎么影响对高密度低密度的选择,高学历看起来喜欢住高密度住宅区实际上只是因为高学历带来的办公需求,导致铺办公需求拉高地价,高地价带来的高密度需求的错觉?我个人感觉是没那么多影响(包括办公区高收入人员才会住高密度的说法感觉也是办公区带来的地价上升而产生的错误联想,本质仍然是地价问题)
也不需要拉高无学历的税收,反而会影响商业区经济和居民流入,这一代的税收是直接在刁民钱包里拿钱,税收反而是越低越好(办公区最好可以开补贴,办公区升级的快还会更快的拉高地价)
ーー
总结:
不需要拉高低学历税收
高学历感觉不怎么影响居民对住宅区的选择,只是产生办公需求,是办公区拉高了地价,而非学历拉高了地价,虽然有关(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办公区)但如果认为是学历拉高了高密度需求那就是因果倒置了。
围绕办公区与高密度商业区进行居民区建设
只要地价涨上去居民区需求就会正常
ps和一代那样单独给居民区一块地,让刁民通过高速或公共交通通勤来防止堵车的做法是错误的,居民区至少要和办公区贴一起(但实操中发现居民区和高密度商业区,高密度办公区贴在一个区域内也不会堵,可以放心大胆贴贴),否则居民区地价上不去的话一样无法拉高高密度住宅区的需求,这一代基本不会堵了,如果刁民还会开成一条线基本上把路拆了再画一次就会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