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我唱的第一首歌曲是:《东方红》,由于嗓门大,大多还是耳闻目染跟着父亲或听广播学唱样板戏;父亲15岁当兵,走南闯北倒也见识过不少的京戏名角,什么梅兰芳、尚小云等京剧大师的场子,打破脑袋也要去看,是个地地道道的京剧票友;至于口琴,大概还是在我10多岁时,简单地演示过一、二次,基本上都是靠看口琴说明书,听来的曲子瞎琢磨出来的,既没有琴友,也没有老师;直到76年插队,才正式下了一点功夫,渐渐掌握的技法也多了起来,什么单音、小提琴奏法、舌伴奏、手震音,都进行过大量的训练与探索,尤对目前大多高端琴手不太待见的“舌伴奏”情有独钟,当然,都是无师自通的“野路子”,既不专业,也毫无章法可言;由于看到谱子就头大,所以,就把听到的曲子,直接用口琴翻译出来,现在才知道,这叫:摸音;还自我感觉良好,沾沾自喜,至少在知青群里,还是可以炫耀一番的;可惜工作之后,也就荒废了.......
直至2021年脱离市场,遭遇疫情困扰,无意中“双十一”在淘宝上发现,原来在大上海十八年无数次徘徊在乐器店,寻找不到的口琴,竟然是离我是那么的近,亏我还是做淘宝的,晕!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多的时间,竟然陆续购买了60多把中外口琴......吹得好赖暂且不论,看着这些口琴就是个舒心,终于可以重拾旧好,填补晚年的精神生活了;2年来不仅完成了气息与琴簧的匹配,还学会了简单的视频剪辑,并升级了录音设备,待磨合完毕,就可以大干一场了,即使愧对我的物质与精神鼓励者,至少也要对得起手中的60多把复音口琴吧?哈
由于尚未完全脱离市场,还不能探索更多的琴技和全身心投入口琴的创作,故此,初步打算就是我的“舌伴奏”,一条道走到黑了,继续在乐理方面下点功夫,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生口琴技法”;修练了一辈子的气息,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力争在不远的将来,能吹出意境优美的曲子,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复音口琴这个“孤独者”的小乐器;同时,也为建立高楼大厦的诸如啸王、侠影,还有那个不知何时才能重现的“黑暗....”,吸引一点人气,捧个气场;至于,最终的结果,就交给老天爷去吧!!!



直至2021年脱离市场,遭遇疫情困扰,无意中“双十一”在淘宝上发现,原来在大上海十八年无数次徘徊在乐器店,寻找不到的口琴,竟然是离我是那么的近,亏我还是做淘宝的,晕!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多的时间,竟然陆续购买了60多把中外口琴......吹得好赖暂且不论,看着这些口琴就是个舒心,终于可以重拾旧好,填补晚年的精神生活了;2年来不仅完成了气息与琴簧的匹配,还学会了简单的视频剪辑,并升级了录音设备,待磨合完毕,就可以大干一场了,即使愧对我的物质与精神鼓励者,至少也要对得起手中的60多把复音口琴吧?哈

由于尚未完全脱离市场,还不能探索更多的琴技和全身心投入口琴的创作,故此,初步打算就是我的“舌伴奏”,一条道走到黑了,继续在乐理方面下点功夫,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生口琴技法”;修练了一辈子的气息,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力争在不远的将来,能吹出意境优美的曲子,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复音口琴这个“孤独者”的小乐器;同时,也为建立高楼大厦的诸如啸王、侠影,还有那个不知何时才能重现的“黑暗....”,吸引一点人气,捧个气场;至于,最终的结果,就交给老天爷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