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顿悟了,以前总是纠结声带技术,靠声带去唱歌,现在突然发现可以被动控制声带了,靠控制口腔舌头咽腔和上面的共鸣腔,可以让声带被动使用我以前学的声带技术,我不用主动去触发他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咬字和腔体上就行,只要维持真声感觉,再用气息推进腔体里,就能混声,不用管声带怎么样,他自己会工作。这种感觉属实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于混声的理解更升了一个层次,以腔体决定发声的层次。之前第一个层次认为腔体都是被动共鸣可以先放一放以后学,第二个层次学声带技术,拉长缩短关闭发声点控制。但是连续唱比较高的音会很累,现在到了这个层次以后,以前的那些东西好像变自然了,我不用管了。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世面上各种混声教学一直说腔体混,头腔胸腔混。原来是因为他们的角度太高了,我如果不顿悟可能一辈子也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