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泰山起吧 关注:18贴子:2,428
  • 17回复贴,共1

推理和认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推理过程是纯自在的,认知过程则必须包含人的感性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0 10:22回复
    我尝试反驳王东岳的所谓的哲学理论。
    哲学上所谓的“存在”仅指感知中的对象之总和。——王东岳
    1、感知的对象或者说感知的主体是谁?离开感知的主体去提被“感知”的“存在”,机械地割裂了主体和被感知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犯了机械唯心主义的错误。
    2、“存在”并不依赖人们的“感知”而存在,即“存在”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举个例子:比如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并不能感知数万光年距离上某个恒星的“存在”,现代科学家借助诸如“哈勃望远镜”之类的科学仪器,感知到了这个恒星的“存在”。你能说这颗恒星原本“不存在”,经过科学家一感知,它就变得存在了?
    3、再举个例子,王东岳的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在我没有拜读并感知其大作之前,它难道就不存在了吗?


    IP属地:江苏2楼2024-06-01 12:11
    收起回复
      2025-07-30 05:47: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王东岳秉持的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即“心外无物”。我不能感知的东西,则那个东西就不存在。
      王东岳的理论没有回答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是:我们的认识从实践中来,《实践论》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依赖于对自然的实践,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依赖于对社会的实践。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以前不能正确认识的事物,通过实践得以重新变得正确,随着实践的深入,最终较为正确地认识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这便是相对真理,所有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借助了数学中“集合”的概念
      现代哲学更多地利用最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故而较为正确和客观。反观王东岳抱残守旧,观点毫无新意,甚至有时候不能自圆其说。


      IP属地:江苏3楼2024-06-01 12:22
      回复
        从根源上讲,不是在者集合成了在,而是分化出了在者。——王东岳
        1、从数学上说,相同属性的事物组成集合;元素和集合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不能机械地割裂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套用王东岳的话来说:不是元素组成了集合,而是集合分化出元素。讲的什么玩意?


        IP属地:江苏4楼2024-06-01 12:32
        收起回复
          对象未必是个别的,最原始的对象对于原始主体而言,一定是均质的,无差别的,亦即直接就呈现为在,而不是呈现为分化形态的在者。观念中的在,不是通过对众多在者加以艰深的抽象才在,而是先验沉淀在意识深层中的一个无意识基底。所以,一般的主体通常不会对普遍的在发生惊异,反倒时常对个别的在者发生惊异。海德格尔说,从在者中引申不出在,是说对了的,但由于他不明白从在如何引申出在者,结果导致他的“此在”及其“澄明的临场”都不免陷入了无来由的黑暗背景中。————王东岳
          总而言之,这仍然是一个关于人的意识或者说认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在人类参与自然实践之前,所有的认识或者意识并未产生,那么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差别的,而是存粹的“在”;在人类意识产生的一瞬间,产生了“在”和认识“在”的主体。认识某个事物需要所谓的主体。但是客观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世界离不开人类这个主体,就像一块石头并不能“认识”到另一块石头的存在,只有拥有意识者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王东岳说的“从在者引申不出在者”,对“在”这个客体的认识,需要主体。但是反过来说,即使一块石头认识不到另一块石头的存在,但是石头的存在与否,并不依赖另一块石头。即使认识不到,并不能代表另一块石头不存在。


          IP属地:江苏5楼2024-06-01 13:23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01 17:53
            回复
              对于存在的概念,需要结合以下内容:(1)谁在说话,(2)说者自身的限度,(3)说者采用的感知方法,(4)说者感知过程的信号传递和衰减,(5)说者和感知对象的互动,(6)说者何以建立自我确信,(7)听者收到说者信号的衰减,(8)时间对于说者所做判断的影响,(9)听者对于说者所述的确信,(10)当你以为存在意指存在物,此时“存在”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什么,何以确定它的含义。。。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01 18:08
              收起回复
                你和王东岳都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是幼稚的。这个思想的来源是英国的乔治.贝克莱,是中国古代的陆九渊,是王阳明。王东岳只不过是给这个思想换了个包装,你就被他忽悠瘸了。这种思想学说无论换多少张“画皮”都骗不过我的眼睛。放着真理不去学,偏偏要选择相信这些玩意,小同志你的思想境界要提高啊!


                IP属地:江苏8楼2024-06-02 10: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