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这主题是先前讨论的消失了,读历史真的要懂古代地理,古人所说的地名就是同现今相同,但实际有机会是并不是一样,有些位置不同,有些是范围也不同。蜀之外水、内水、中水虽可以说是岷江、涪江、沱江这三条,但古人所说的岷江不等于现在的岷江,现在的岷江是从岷山计到宜宾,案古人认为岷山为长江源头,因此古人的岷江是计到江州,明·杨慎《丹铅总录·外水内水中水》“外水即岷江,自重庆上叙州、嘉定是也。内水即涪江,自重庆上合州遂宁潼绵是也,中水即沱江自泸州上富顺资简金堂汉州是也”这外水说法与《赵云传》“云从外水上江阳”是配合的,赵云是从江州到江阳,然后转从沱江北上攻资中,然后会师成都。
宋·史炤《通鉴释文》“巴郡(江州)正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蜀,外水。自渝上合州至绵州曰内水,自渝上戎泸至蜀谓之外水。渝是三国的江州,按三国的地名来说是自江州至涪为内水,因此内水是涪江。自江州至江阳(泸州)、僰道(现在宜宾,宋代是戎州)至蜀郡江原一带(宋代蜀州)。这内外水说法与明代是没有不同。
更远到刘宋时,《宋书·朱龄石传》“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黄虎为三国德阳,因此内水相同是涪江。中水攻广汉与三国的广汉郡,也就是杨慎所说的汉州,因此走的是沱江,沈约说的外水与陈寿、史炤、杨慎也是一致的。
我是不明白史料是这样清楚,还会有人以为赵云走现在岷江去成都,明明史料清楚写走外水是从江州上江阳。
宋·史炤《通鉴释文》“巴郡(江州)正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蜀,外水。自渝上合州至绵州曰内水,自渝上戎泸至蜀谓之外水。渝是三国的江州,按三国的地名来说是自江州至涪为内水,因此内水是涪江。自江州至江阳(泸州)、僰道(现在宜宾,宋代是戎州)至蜀郡江原一带(宋代蜀州)。这内外水说法与明代是没有不同。
更远到刘宋时,《宋书·朱龄石传》“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黄虎为三国德阳,因此内水相同是涪江。中水攻广汉与三国的广汉郡,也就是杨慎所说的汉州,因此走的是沱江,沈约说的外水与陈寿、史炤、杨慎也是一致的。
我是不明白史料是这样清楚,还会有人以为赵云走现在岷江去成都,明明史料清楚写走外水是从江州上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