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是这个站在闽侯县城发展也不是主向上吧

闽侯考虑青岐山山地狭窄,现状是往市区临近一侧的荆溪连片发展吧。
而且闽侯甘蔗汽车站一直没啥远距离班车,一度有的上街~平潭班车也是客流不行很快就缩班了,时疫后更是停运后不愿意恢复了吧

甘蔗汽车站现状主要是往北部山区(含三叠井再往北:江洋农场-迂回入角洋村内-东墘-坂头 该线路)和教育片划片不便才来闽侯的小箬乡上(尚锦线另开线:单论)线路(最后这线考虑603、闽清11乡外过路、镇上可以搭峰福固定的一对货车挂客车非正式办客到甘蔗站),乃至考虑县城公交密度和收班时间(虽然闽侯以上农客更早收班,甚至一大片村庄赶早车是靠运营积极性很高,票价也较良心的闽清下祝~福州车,那玩意路过甘蔗车站附近但不进场来着)。
改了之后:除非洋里乡上、小箬乡的偏村的尚锦线(该线是不延长到乡上的)——这两好考虑直接工业区那边提前上高速,不途径县城),也就坂头农客大不了不进县城了:倒快了

——其它线路要是怕县城缓行成本和影响极限班次密度:那不如干脆缩到只去青岐公交场——不然这样等于逼着农客穿城。
因为新站荆溪站在另外一端(东侧)的荆溪啊。
这个站如此迁倒成徒增本站大多数配车及班次运行耗时的:增堵方案了

——需求往西,旧站那边偏西且县城考虑吧山脉遮挡,发展重点往东,新站在东。。。什么反操作迁汽车站,比连江改得还尴尬。



班车惹急不进班车场还省进场费抽票价提成呢。
一一一一
另外顺带一提:
闽侯目前→ 其它←考虑客运空白的含跨区班车属性的班车线路(除开这三个情况特殊的:鸿尾那边怕“山区线”事故责任:顶着文字专线:拿农客名义用城市客配车照“常”站人跑的安樟、古样线到鸿尾客运站截止(一天均三来回的三元一票制的:堪比707延长线、710支线的玩意;过路县道194绕山走向入闽侯界:顶多兼顾大湖乡的武竹村临近路口,到坂头(正好能接驳)迂回回日溪界内的北峰客运:不进日溪乡上的点洋、汶石、井后——及其选择性延长折返开行到 铁坑、万洋线路)):也就剩这两线:
日常各一部车:
一.路毁,暂停状态:白云较贵价跨区班车日常一部(高峰加一部)目前还较长时间暂停运:因闽侯鸿尾乡安樟以南的里头/岩石~永泰 白云乡上一北的东溪大致5km段的小部分:23夏台风滑坡迟迟没修完,“没法”走大四轮车。
二. 23.12.1首邑开始运营的竹岐山区的罗洋(走113县道)~竹西~竹岐乡上~地铁苏洋(不进甘蔗)这种怪异“直通”走法思路的3-8元分段计价农客
(竹西最近的公交站牌开始算:往下4.5km、6km半岭和火炬这种严格说不算山区而且沿途自然村很多,迟迟不通客运安排本身就很怪异——而再往下约10km(即到罗洋之前)沿途很荒凉——到 罗洋 才有行政村(可再里面除开3.5km远的叶洋(一说该升格113县道的道路这段已有4.5m及以上路基宽了)乃至该县道继续南行2,4.5km有蒲洋、溪南,还有7km左右距离的春光、前山、里洋及其路径再多2.5km的天台——即竹岐辖行政村这路径有7个远未通达客运。——这线这种凑合覆盖远在7村外的罗洋村部:接驳便利性及覆盖人口规模其实极有限——还自诩接驳偏段:长途地铁去福州票价布线到苏洋,而不去县城甘蔗

(如此地铁进福州又不近票价又贵,速度又不见得比33,38分段计价公交接驳去洪山桥(旧西站)好使——贵线约半段里程耗在 众 2元一票制公交重线的竹岐/竹西~苏洋上了——结果这农客一开始安排的班次可见运营积极性之低:一天就排地铁苏洋7:30,14:00,罗洋9:00,16:00(这种排班最起码能休班30-40min——休息时间和行驶耗时接近了)——结果一看估计是闽侯甘蔗农客那边抽车:弄得竹岐出来要等9:00首班(到竹岐镇上按9:30算),还要赶在14:00班次回去

——短途班车又搁这学东北普客级别廉票价但极稀少班次普通火车呢(班次不合适,动辄就必须隔天回去是吧

)。
(另:县道113 叶洋~溪南段也在扩宽中,后续客运安排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