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0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章节。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10的概念,掌握10的组成与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0。
学生能够掌握10的组成与分解,如10可以分成1和9、2和8……等。
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如摆小棒、计数器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0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数字10。
掌握10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能够灵活运用10的组成与分解解决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如小棒、计数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10的概念。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10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数字10相关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数字10长什么样吗?它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教师演示:使用小棒或计数器,展示10的组成与分解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棒,再添上1根,引导学生说出“9添上1就是10”。
学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或计数器,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探究10的组成与分解。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共同总结10的组成与分解规律。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如“找朋友”(将数字卡片配对成和为10的两组数)、“排排队”(将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10,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钟表上的刻度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与10相关的物品或场景,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来源于:易公教育
一、说教材
《10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章节。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10的概念,掌握10的组成与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0。
学生能够掌握10的组成与分解,如10可以分成1和9、2和8……等。
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如摆小棒、计数器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0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数字10。
掌握10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能够灵活运用10的组成与分解解决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如小棒、计数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10的概念。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10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数字10相关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数字10长什么样吗?它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教师演示:使用小棒或计数器,展示10的组成与分解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棒,再添上1根,引导学生说出“9添上1就是10”。
学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或计数器,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探究10的组成与分解。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共同总结10的组成与分解规律。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如“找朋友”(将数字卡片配对成和为10的两组数)、“排排队”(将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10,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钟表上的刻度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与10相关的物品或场景,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来源于:易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