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关于金华方言“丼”字的讨论需结合文字学与方言调查严谨辨正:
首先,“丼”为“井”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井,八家一井,象构形”,本义为水井。金华方言中“丼”指“塘中深坎蓄水处”,属“井”的引申义(人工挖掘的储水设施),并非日语“丼”(音don,表盖饭)的借词。《道光金华县志》的记载,印证了吴语方言对古汉语字义的传承。
其次,字音需依据方言实际发音判定:
- 金华话属吴语金丽衢片,古精组开口三等字“井”读[tsiŋ³²³](曹志耘《金华方言词典》),与普通话“jǐng”对应;
- “耽”在金华话中为[tan⁵⁵](古端母覃韵),与“丼”的字形(古精母梗韵)无语音关联。方言中未见“丼”读“耽”音的记录,推测为字形误识(日语“丼”的读音干扰)。
其三,文字使用需区分本字与借字:吴语表“储水坑”的“丼”,实为“井”的方言义项,属本字活用,而非生造字。《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收录“井”在吴语中的引申义“池塘、水坑”(如温州话“天井”指院子里的小水池),与金华“丼”义项一致,证实其汉语传承性。
建议通过田野调查获取金华各地实际读音(如汤溪、东阳等片区可能存在微殊),但核心语音框架应与“井”的方言音[tsiŋ]一致。日语“丼”的读音(don)属借形不借音,不可混淆汉语方言本字的音义系统(参考:《浙江方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