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赛事吧 关注:105,882贴子:4,216,875

回复:[假老登杂谈2]简单唠唠CS职业选手外设发展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二、XAI/Kinzu发布,赛睿一统江湖
在雷蛇发布炼狱蝰蛇及赛睿的Ikari的失败后,2008年大家相安无事,度过了安稳的一年,赛睿也只是给Ikari发布了一款粉色的限量版钢铁母蛤蟆——Steel Lady Ikari和配套的粉色5C垫子套装外,一心悟道,并在2009年底整了个大活——赛睿北京新品发布会

赛睿最成功的旗舰之一 Xai

说真的,Xai的颜值也是非常高的,只可惜后辈Sensei的金属漆更胜一筹

IO1.1的糟粕,极其容易误触的两面对称侧键

字体不一的赛睿logo,当时一度怀疑是做工问题

kinzu战队包,橡胶线和黑滚轮是明显特征,磨砂颗粒比零售版更粗糙

guardian巅峰时期的主力鼠标,突袭版kinzu,一代kinzu的特别版,微动大概率是白点ttc

1.6末代狙神markeloff用的是这款rush版的Xai
09年底,赛睿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震惊国内的新品发布会,因为影响了无数国内玩家的传奇选手,消失已久的上古狙神johnny.r来了,以赛睿产品经理身份亮相的jr这次带来了4款新品,除了经典的9hd、4hd两款经典的树脂垫外,最具重量级的产品就是两款新鼠标——大杯旗舰Xai和小杯战士Kinzu
Xai和kinzu同属Sensei系列模具(严格来说应该是Xai系列,但sensei系列知名度更高叫着也更顺口,所以后来大师系列或者sensei系列的说法流传更广),不同于后来良心的模具厂卓威,这个系列模具的大小杯都是等比放大的关系,xai比kinzu大7%,后来的中杯kana比kinzu大4%,这是因为自从罗技mx300/500系列开始各大厂商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大鼠才能上高配,小鼠都是减配,推测应该是那会的人们都觉得越好的东西应该更大更有分量,而这也很符合罗技在秤砣路上一路狂奔的调性,所以大杯的Xai自然而然被做成了旗舰,和后来的sensei一样,采用了安华高的第二代激光引擎a9500,拥有5001dpi、150英寸/s最大速度(这里补充一点,这项参数在现在有个更大众的叫法叫IPS)、30g最大加速、12000fps扫描速度的恐怖性能,这个a9500也就是隔壁罗技g系列激光鼠标g9x g500的那款,只不过罗技上的是定制版叫s9500,最大dpi提升到了5700,直接拉爆了雷蛇曼巴蛇的飞利浦引擎(5600dpi),实际上a9500的原生dpi有5040,支持90步进的dpi调节,但赛睿为了实现1dpi级别的调节硬是给xai用上了顶级的主控芯片,而这一特性也一直在赛睿的旗舰系列上延续,例如后续的掉漆大师sensei及无线大师等;而入门的kinzu则寒酸得多,采用的是一款市面上非常少见的引擎——意法VT5366,没错就是帮微软整出了IntelliEye2引擎的那个st意法,这玩意儿是一款光电/激光两用引擎,性能方面比较强劲,拥有3200dpi、20g最大加速、30ips及9375的fps,完全达到了当时主流的性能水平,那么为什么还说kinzu寒酸呢?虽然赛睿给kinzu用上了这个冷门但性能还不错的引擎,但是绝对在主控上大幅缩水了, kinzu的主控型号我没有查到,不过我可以肯定问题就出在主控芯片上面,因为后来的kinzu v2和新出的中杯kana用的同样是原相的paw3305dk引擎,但kinzu v2的丢帧现象比kana要严重得多;kinzu发布之后首先是打头阵的战队包版出现了大规模的断电故障,然后就是kinzu存在严重的无法关闭的正负加速和丢帧现象,不同的设置会用不同的加速值,例如400dpi 1000hz是一种手感,400dpi 125hz又是一种手感,到了800dpi 500hz可能又会从正加速变成负加速,所以kinzu的手感非常的怪异,好在kinzu的加速度不像windows的加速这么反人类,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并且适应了之后可以用很低的鼠标速度同时兼顾定位和大范围转身,所以第一代的kinzu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其中forest、gux、forest的nc粉马德华、tyloo全队等都长期使用kinzu作为主力鼠标,而kinzu的丢帧问题也是比较可笑的,kinzu在纯色垫子上才有可用的兼容性,在图案垫或者带涂层或特殊材料的垫子上就会丢帧严重......只有forest和edward这种400x3.5的少数高edpi选手才敢在战队版qck上使用kinzu
讲完性能方面,来说说xai和kinzu的用料和做工,xai和kinzu都是磨砂塑料的上盖,xai用的是当年的政治正确微动欧姆龙7n白点,但kinzu因为是个缩水货所以微动用的是硬的要死的白点ttc,赛睿按键硬的印象也是从这里开始传出来的,xai虽然用的是正常的微动,但是因为这个系列模具的按键盖设计问题所以实际的点击手感要硬上一些,加上代工厂稀烂的做工导致了空键程问题那是相当的严重,整个鼠标也是一捏就有异响,只不过当年被莫名其妙的钢厂nc粉给掩盖了罢了,这个话题之后清算赛睿的时候我会详细说,简单来说就是无论1.6还是csgo时期,赛睿的做工用料和良心都是一坨大的,kinzu一代有4种版本,战队版、零售版、白色版还有红色版,其中战队版是黑色黑滚轮橡胶线,零售版是黑色白滚轮编织线,两者都是普通塑料脚贴,白色版kinzu是烤漆上盖黑滚轮编织线,红色版kinzu pro是红色烤漆上盖编织线,两者都是特氟龙脚贴,但红色版把微动从饱受诟病的ttc白点换成了不错的日产灰点,当时tyloo用的就是红色的kinzu,而forest gux edward他们因为尝鲜所以拿的是战队版kinzu,不清楚他们后来有没有换成零售版,而我当年用的就是白色款kinzu,鼠标加速对我来说还算好适应,但是这个按键真的是让我痛苦的不行,首先白色版的烤漆上盖相比黑色版就要薄一些,而且硬度也没黑色版这么高,导致了这按键变得就更硬了,我刚换上kinzu的前两个月那是经常看到人枪开不出来的,真的要不是我那会脾气好加上学生没啥钱舍不得,早把这玩意儿砸了;相比用料和做工都要相对更好的Xai,kinzu处处缩水也并非完全是坏事,Xai的尺寸加上那块lcd屏幕,让这么一个低背对称中大鼠模具做到了98g的重量,要知道尺寸比它大一圈多的io1.1也才85g左右,但kinzu因为尺寸小没有侧键加上缩水,重量只有75g左右,要知道那可是秤砣横行的2009年,加上大底盘和大脚贴,让这个误打误撞提前进入轻量化赛道的鼠标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操控性的同时不失稳定,这也是为啥性能如此拉胯丢帧严重还有不稳定加速度的kinzu在当年能够获得fps神器、定位精准等称号的原因,这里提一嘴,当年编织线也是个身份的象征,不用编织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端鼠标,然而当年除了雷蛇无一例外都是大钢鞭,难用得要死,而雷蛇的线材在伞绳线出来之前一直都是t0级别的逆天存在
最后说道模具,这也是Xai/Kinzu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它们的设计者jr在选手时期就是io1.1的忠实用户,所以从xai/kinzu身上也成看得出io1.1的影子(大底盘+饱受诟病的左右对称侧键,低背估计是受mx300系列影响),在当年xai/kinzu系列的鼠标被称为新世纪的io1.1,而许多io1.1因为性能落后而选择更换鼠标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想到赛睿的xai/kinzu系列,当然说xai/kinzu与io1.1手感相似可替代等现在看来多少有些过分了,因为两者实际上的握感和操控感差别非常大,但在当年来说xai/kinzu系列优秀的模具已经算是io最理想的替代品了,这个模具也是我认为最舒服的模具之一,kinzu系列是我除了蝰蛇之外使用时间最长的鼠标
当时刚发布的时候xai的价格是750左右,鉴于这是一款当年顶级性能用料豪华的鼠标,这个价格并不算很贵,反而是丐版的kinzu都敢卖320,要知道隔壁雷蛇同时发售的炼狱蝰蛇3500dpi升级版的发售价也才380左右而已,你一个处处缩水的kinzu何德何能敢卖300+,你以为赛睿在经历了Ikari后还是这么普通却自信吗?前面我有说到kinzu还有一个战队包,现在的玩家可能不清楚战队包是什么,战队包就是一个大包里头5个鼠标,给职业战队特供的版本,因为是简包打包出售没有附件,所以价格还能进一步降低,以前很多店就喜欢进货战队版io然后拆开卖或者自己简包,现在赛睿直接推出了官方版的战队包,价格直接降到了199(虽然kinzu零售版的价格很快就降到了240左右),并且还推出了一个促销包,一个战队版kinzu+qck战队版一张(战队版qck当时标价199实际也要160左右),一起229拿下,这可就非常的香了,早在09年中fnatic王朝时期,赛睿就给forest、get_right、gux他们寄了样品,并且他们在比赛的时候还去给他们做了采访啥的给大众吊足了胃口,明星带货加上狙神johnny.r操刀设计的噱头,让xai/kinzu一经发布直接卖爆,短短一年的时间,赛场上到处都是赛睿的logo,无论是键盘耳机鼠标鼠标垫哪怕是鼠标线夹都tm是赛睿的,自此赛睿全面制霸一统江湖,罗技和雷蛇两个小卡拉米躲在角落瑟瑟发抖,偶尔才能在某个赛事现场图集的某个隐秘角落上撇到一丢丢的影子,有趣的是这时雷蛇和罗技的出场率可能都还没有凉透了的微软高......

kinzu一代全家福,没包装的是战队包kinzu,留意黑色滚轮与橡胶线

kinzu一代全家福,当年除了雷蛇以外,几乎所有厂家的编织线都是大钢鞭,kinzu也不例外

我当年用的kinzu白色版,这也是我最喜欢的kinzu外壳,后来我换上kinzu v2 pro之后还特地把这个白色上盖给换了过去


IP属地:广西49楼2024-08-24 00:51
回复
    十三、CS1.6末期,赛睿独霸天下
    时间进入2010年,navi崛起,上届王者fnatic陨落,丹麦童话mtw在经历了09年的变阵阵痛期后状态开始回暖,sk在万年老二walle的带领下仍旧保持着万年老二的本色,08年的老二mouz在10年也保持着不错的竞争力,而10年中这几支最具竞争力的队伍当中就有navi fnatic sk三支为赛睿赞助的队伍,mtw的赞助商为amd(09年中后停止赞助)和森海塞尔等,唯独mouz在09年将赞助商从赛睿换成了雷蛇......说实话这个操作我有点想不通,当年雷蛇的赞助更偏向产品研发方向而不是赛事赞助或者选手、战队定制方向,而且虽然雷蛇在推出炼狱蝰蛇后拿到了fps领域的敲门砖,但此时雷蛇的产品更多的还是rts方向,所以我实在想不通mouz为何会把赞助商换为无论技术力影响力都不如赛睿的雷蛇,尤其是自家当年的传奇选手johnny.r还是赛睿的产品经理,之前也正是因为jr才让mouz和ss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这次更换赞助商也让mouz错过了赛睿即将推出并且日后大火的qck战队系列,而雷蛇主推的重装甲虫系列之后除了cf保卫者潜伏者限量款、龙之谷限量款、wcg限量款甚至还有原神限量款,至于mouz?我的评价是不如原神
    赛睿除了上边的队伍外,还先后赞助了mouz、tyloo、wnv、eg(北美nothing和火星狙frod的那支队)、芬兰winfakt(末代狙神aslak、解说natu、六道狙神allu呆过)、哥本哈根狼等世界或地方性强队,wnv和tyloo的各种限量款鼠标和垫子相信对那个年代有点点印象的都不会陌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大小赛事,例如当年三大majot级之最的eswc,也就是刚刚结束的沙特电子竞技世界杯,有趣的是刚写到10年,而10年的eswc冠军是navi,今年刚恢复的eswc冠军也是navi,有趣

    当年大火的战队版qck+,也是从这代开始qck+的厚度从2mm变为4mm直到最近的QCK L,qck+ navi

    qck+ fnatic

    qck+ sk

    qck+ tyloo

    qck+ eg
    随着赛睿的赞助力度逐渐加大,赛睿在赛场的影响力和统治力也愈加稳固,10年随着几支赞助战队的出色带货表现,加上陆续推出的战队版qck、新一代的西伯利亚v2耳机和7H耳机、Xai/Kinzu鼠标、新一代6gv2键盘等重量级新品,10年底的时候整个CS赛场已经全是赛睿的logo了,这种级别的统治力一直维持到了csgo时期的rival时代和卓威崛起之前,对比csgo的卓威,赛睿的统治力要远远强于卓威,因为卓威当时只是统治了鼠标市场,耳机勉强也算,垫子加一块还没追上qck heavy一个单品,键盘就不说了,卓威的键盘自古以来就没啥存在感
    10年时代cs职业赛场的标配如下:
    鼠标:Xai/Kinzu、IE3.0复刻版/IO1.1
    鼠标垫:QCK+/QCK Heavy
    耳机:西伯利亚V2/7H
    键盘:6GV2/7G
    这套标准配置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期间会有一点小变动,例如ieio在2011年的时候已经很少出现在赛场上了,13年进入csgo时期后彻底消失,耳机在2013年赛睿推出狂热之橙和霜冻之蓝之后很多选手都把西伯利亚v2更新为了狂热之橙或霜冻之蓝版本,本质还是小幅升级的v2,而鼠标方面,xai的地位在11年底被新一代旗舰sensei所取代,然后减配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年大火的主流级中大杯sensei raw,与12年底推出,而赛睿为了填补大小杯中间的空隙,于12年与kinzu v2一同发布了中杯kana,至此赛睿sensei家族迎来了最后一块拼图

    11年底发布的新一代旗舰sensei,重量涨到了102g,人送外号掉漆大师

    sensei系列正统,xai的精神续作,赛睿史上最热卖的型号,12年底发布的初代sensei raw,重92g,也是赛睿第一次使用类肤上盖,十周年版本sensei ten的原型机

    12年初发布的中杯kana,采用了io1.1一样的双侧侧键,不同与xai/sensei的是kana侧键同样减配了,每边只有一颗

    kana的奇葩对称侧键

    与kana一同发布的kinzu v2,更换了更拉胯的原相paw3305dk引擎,解决了断电和正负加速问题,普通版拥有更多配色,但微动还是一代饱受诟病的白点ttc,v2 pro才是正经的7n白点欧姆龙,但v2 pro只有****的黑色和银色,所以我当年选择了买v2然后换上一代白kinzu的烤漆外壳


    IP属地:广西50楼2024-08-24 22:01
    收起回复
      2025-08-10 13:5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四、赛睿狂热——王朝衰落的隐患
      经理过CSGO时期的同志们应该对卓威信仰留有很深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对于卓威是非常的狂热的,后来轻量化无线时代哪怕卓威的产品再拉胯也不乏逆流而上一顿狂洗的狂热信仰粉,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秤砣g502的身上,要说这种现象源自于谁,那自然不用说就是1.6时期加强版的卓威pro max——赛睿
      赛睿在经历了10年的成功与11年的统治之后,毫不意外地开始膨胀了,这里就要说回sensei家族中的入门款鼠标战士kinzu了,前文也说过kinzu这款鼠标问题一大堆,用料做工偷工减料严重不说,连主按键和主控芯片这种与手感性能息息相关的东西也敢动,这种情况放在今天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当然放在当年也非常的炸裂,因为当年隔壁雷蛇和罗技的入门款鼠标都非常的良心,雷蛇的地狱狂蛇使用的是于炼狱蝰蛇升级版相同的s3888引擎,而促销套装地狱狂蛇+二角尘蛛中1800dpi的地狱狂蛇使用的也是初代蝰蛇上的s3688,可以说是非常的良心了,而罗技此时的入门款还是多年前的g1,这个s2020的芯片最高dpi也才800,早就过时了,11年出的新入门g100倒是提升到了2500dpi,并且这两款鼠标也没有暴露出什么严重的问题,都是非常优秀的入门鼠标,这里提一嘴,雷蛇的入门鼠标一直都是非常的良心,从地狱狂蛇到金环蛇2013、太攀皇蛇3500再到后来的蝰蛇标准版、毒蝰mini等,所采用的一直都是定制中端或前代的旗舰引擎,并且做工用料等也没有明显的缩水,在那个赛睿称王的年代赛睿被称作钢厂,皮实耐用,雷蛇则是灯厂,华而不实,在我看来雷蛇才是真正良心而且皮实耐用的那一个,当然要说灯厂那也还是雷蛇

      雷蛇的入门良心——地狱狂蛇,采用了和蝰蛇升级版一样的s3888引擎,但价格要低得多

      11年推出的罗技g100,上一款入门鼠标g1已经是5 6年前的事情了,nothing最喜欢的鼠标的前身(定制款g100s)
      说回正题,kinzu顶着如此之多的毛病自然不是一个优秀模具和重量能救得了的,但现实往往是更魔幻的那一个,莫名其妙的kinzu仍然被网友们冠上了fps神器、定位精准的头衔,虽然当时无论是内网还是外网上都有不少kinzu断电以及游戏中丢帧一拜天地化身大陀螺的视频,但无论各大论坛还是贴吧等都是好评的声音,由此可见当年的赛睿狂热有多恐怖,不过好在当年有人说赛睿的问题时,并没有像后来的g502粉丝那么恐怖,当年的氛围还是比较和谐的,你有问题该说说,我该买卖该用用,我就见过不少forest、edward或赛睿的粉丝在kinzu v2出来后直接买了一柜子一代kinzu囤着,以至于15年我大学的时候都还能以正常价格买到全新未拆封的一代kinzu,我推测当年的人们可能是这么想的,连forest gux和tyloo都拿来当主力鼠标上一线赛场,说明这鼠标肯定很好用,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而是我使用方式或者设置不对.....此时赛睿见大家连自己这款这么垃圾的鼠标都这么受欢迎,于是便开始膨胀了,当然这里我指的是鼠标部门,赛睿的垮台除了鼠标部门整出的大活外,其他部门的停滞不前也有一定的原因
      由于后文赛睿的篇幅不算很多了,就在这里简单概括一下赛睿其他部门的结局吧,赛睿现在也就鼠标垫还处于一线水平,当然这垫子也是一直在吃老本,近期试图ip化的几个产品例如qck+ limited,都是发布后市场不买账迅速暴死,当然新垫子手感大家不买账也是一部分原因,远没有当年qck战队版和后期狂热之橙霜冻之蓝系列的成功;键盘方面则是受限于游戏机械键盘创新困难和国产键盘与轴体崛起的冲击,期间赛睿居然还试图开创新赛道,推出了apex和apex raw两把薄膜键盘想要复辟,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种拉胯玩意儿赛睿居然还出了两代,于15年底再次推出了apex350、apex300并于16年推出了入门的apex100,但这种逆时代而行的操作反而让自己失去了新世代的先机,直到2016年m800 m500出来之前,赛睿家的机械键盘只有已经停产了的7g和6gv2可选,这也让赛睿流失的非常多的键盘用户,虽然后来可调触发键程的apex pro让人眼前一亮,可惜这玩意儿在当年还是太超前了一点,此外赛睿再没啥亮眼的操作;耳机部门放弃h系列我认为是明智的选择,但自从用寒冰系列取代西伯利亚之后,我就再也没再关注赛睿的耳机部门了,我印象中赛睿的寒冰系列也是还不错的,只不过与其他部门一样,随着赛睿的垮台,赛事影响力的削弱等,曝光和使用率也一直在走下坡路,总结一下就是鼠标垫吃老本,保持t1水平,键盘耳机水平尚可,你赞助我我会用,自掏腰包免谈,鼠标?查无此人

      13年推出了逆时代产品apex,一款火山口架构的薄膜键盘

      apex raw,apex的青春版

      15年推出的第二代apex,apex350

      第二代apex raw,apex 300

      16年推出的小杯,apex100,对比机械键盘唯一的优势也就是灯光了......

      16年m800 m500推出之前赛睿最“新”款的机械假盘居然是2010年推出的6gv2红轴版


      IP属地:广西51楼2024-08-24 23:27
      回复
        补图

        掉漆大师Sensei

        霜冻之蓝前最畅销的Sensei raw类肤版

        Sensei raw镜面版

        sensei raw navi战队版,原型是sensei raw类肤
        sensei fnatic战队版

        sensei raw tyloo战队版,原型是sensei raw镜面
        sensei的完全体sensei mlg,搭载a9800并插值到恐怖的16400dpi
        13年推出的ip作品之一,sensei raw狂热之橙,我还留有一张qck+狂热之橙,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配色比霜冻之蓝要好看得多,可惜被砍掉了
        13年另一个ip,sensei raw霜冻之蓝,多年后赛睿还推出了sensei raw霜冻之蓝的光学版,采用pmw3330引擎
        这里补充一下,当年Xai发布的时候赛睿为了营销整出了这个全球限量100个的黄金Xai,送给对电竞有杰出贡献的人,国内有两个,其中一个在当时tyloo的指挥alex手中,Xai还推出过一个赛睿10周年纪念版,除了外包装啥的之外和普通的Xai没什么区别,所以就没有提到


        IP属地:广西53楼2024-08-25 23:34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4-08-26 00:51
          回复
            十五、赛睿阴影下悄悄发展的卓威
            卓威这个品牌于2008年由一群cs骨灰级的发烧友创立,意在与职业选手合作开发发烧级的外设产品,当时大名鼎鼎的瑞典恶霸AK王Heaton和二五仔SpawN就是最初与卓威合作的选手。一开始的卓威是做鼠标垫起家的,在09年推出了一款鼠标和两款鼠标垫,分别是微软合作的io1.1 zg、RF系列防水垫和TF系列鼠标垫

            二五仔SpawN与恶霸Heaton

            spawn设计的tf

            卓威的第一款产品,RF系列防水垫
            简单说说这两款比较新奇的垫子吧,在我印象中RF系列应该是第一款防水布垫(具体是不是懒得考证了),与后来通过硫化表面等技术实现防水不一样,RF系列是传统的防水布垫,参考了隔壁画厂QPAD系列的涂层技术,在垫子表面加上了一层防水涂层,除此之外RF系列还参考了同年较早推出的的qck战队版,在制造流程最后增加了两次高温加压流程,让鼠标垫表面更为平整顺滑,说白了就是前段时间大火的“微涂层”技术,所以虽然RF看着是一块纯黑布垫,实际上和QCK战队版一样,是最早的一批微涂层垫子,只不过微涂层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叫法,在以前这些垫子都属于传统布垫的划分,而这款鼠标垫后来与io1.1 zg一起打包成了卓威io1.1套装
            说完RF,同期的另一款产品TF系列的名气和来头要大得多,因为TF系列是由二五仔spawn参与设计并代言的垫子,spawn虽然人品不咋地,但作为sk和二代nip王朝时期的一员,spawn出道早资历老实力强悍,在当年的人气一度远超后来成就更高的后辈neo和forest,由于spawn的巅峰时期在那个硬垫大行其道的时代,所以spawn的整个职业生涯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使用硬垫,因为他觉得布垫不够滑,如果加上涂层又不够耐用很难维持手感,所以便有了TF系列,TF系列是一款非常奇特的垫子,采用了首创的“塑料顺滑表面”(其实这玩意儿大伙都熟悉,就是现在的乱纹垫,虽然我不知道当年为啥要管乱纹布面叫做塑料......)和包边设计,并且垫子表面也加上了防水涂层,这些设计让这款垫子拥有了媲美硬垫的顺滑度,不同于后来被砍掉的rf垫、am鼠标等,tf系列后来摇身一变成为了gtfx并延续至今
            2010年,明基推出了自家第一款高刷显示器——120hz的xl2410t,没错,这款显示器是明基和卓威合作开发的,在10年高刷显示器出来之前,早期的CS赛事采用的是大屁股CRT显示器,因为那会LCD液晶显示器还未问世,并且CRT显示器的刷新率和响应速度非常优秀,顶级的crt显示器能够轻松达到100hz的刷新率,哪怕比较一般的显示器也能够达到75甚至85hz,响应时间仅仅1~3ms,并且几乎不存在拖影;04年左右lcd液晶显示器出来后,那会的lcd显示器响应时间普遍都高达30ms以上,并且拖影严重,处于一个完全不可用的状态,直到07年lcd技术发展,将响应时间降低到了8ms甚至4ms,此时的液晶显示器才达到了勉强可用的状态,一直到高刷屏出来之前,crt显示器对lcd显示器一直都是降维打击的状态,但是由于赞助商的原因,部分赛事开始换上了液lcd显示器,到了08年以后绝大多数的cs赛事的显示器都换成了lcd(lcd的刷新率仍然是60hz,只是优化了相应时间,少数性能较好的才能在低分辨率下超频到75hz),对此很多选手都在采访中吐槽过换上lcd后水平下降了一个档次,但由于比赛都在lcd上进行,选手平时训练又不得不换上lcd,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卓威并不是第一个推出高刷显示器的厂商,而是09年的优派vx2265wm,拥有120hz的恐怖刷新率,lg和三星也紧随其后推出了自己的120hz高刷屏,2010年的wcg上用的就是三星的2233rz,从此开始高刷显示器才慢慢在cs赛事中普及开来,有趣的是11还是12年来着,有个赛事还极为复古地采用了crt显示器作为比赛屏幕,当时看现场图集的时候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具体是哪个赛事年代久远忘了,还是这章写到显示器查资料时想起来的,而这次卓威在显示器上与明基和合作也为后来15年的收购埋下了伏笔
            10年的卓威除了这个显示器以外(毕竟只是合作,产品还是明基家的),还有一款重量级的产品,那就是卓威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鼠标(io1.1 zg就是个微软联名的官方mod io而已),瑞典恶霸AK之王Heaton设计的Zowie EC
            Heaton那个年代的选手当年用的什么鼠标不用多说,除了前文已经提到多次以外,从ec的身上也能够看得出来,而heaton也从多年的ie使用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个外设圈多年后才发现的真理,那就是当你使用比最贴合手型的尺寸小一号的鼠标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操控性,因此190+的大个heaton才定下了ec1和ec2的尺寸范围,而卓威在后续的更新的多个系列中也维持了一个模具多个尺寸的思路
            初代ec有ec1和ec2两款,ec系列的优秀模具不必多言,性能上采用的是05年就推出的老旧引擎安华高a3060,这款引擎多为国产入门鼠标使用,仅有800的最大dpi及400/800两档切换,6500fps的刷新率、40ips和15g的最大加速,可见这款引擎的性能之弱,而卓威为了降低鼠标的lod,给这款芯片研制了一个双透镜的结构,这个特殊结构将引擎的dpi变为了当年少见的500/1000两档,刷新率为固定的1000hz,而且这种特殊的结构容易受到灰尘异物的影响,在比较脏或者特殊的表面下使用容易出现丢帧跳帧的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直接不响应,受赛睿的影响,此时的卓威也是不学好,见自己的缩水引擎性能太弱,便通过主控插值的方式将鼠标的最大dpi提升到了2000,默认三挡免驱dpi为500/1000/2000,由于插值严重加上特殊透镜和高smoothing,初代ec的直线修正严重,延迟表现也很不理想,加上代工厂拉胯的做工,让初代ec跟半成品一般问题频发
            初代ec还未用上uv雾面涂层,一开始只有黑白两款,黑色为类肤上盖+塑料镜面侧裙,白色为全镜面,这时候的ec用的还是常见的7n白点欧姆龙,不过软质橡胶线和16格光栅滚轮还是后来ec的味道,后来还推出了限量500个的蓝色限量款,初代ec的重量为ec1 97g左右,ec2 90g左右,初代ec的发售价格为389左右,高昂的价格、强势的宣传加上之前io zg和rf、tf系列垫子积累下来的声望,让玩家对ec系列抱有相当高的期待,然而发售之后玩家们就都傻眼了,也正是这次拉胯的表现让卓威直到cs1.6时期结束都没缓过来,哪怕期间还有战神neo这位重量级选手下场带货也拯救不了卓威拉胯的销量,虽然卓威在次年的ec evo中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收获了一些好评,但卓威在1.6玩家眼里已经成为了小众的高端发烧货,比起游戏玩家更适合外设玩家的东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卓威的销量也很符合他在玩家们眼中的形象

            初代黑ec,镜面侧裙很好识别

            初代白ec

            限量款蓝色ec
            简单总结一下卓威15年被收购后爆火之前的一些产品吧,11年初卓威推出了CELERITAS键盘,特点是茶轴和1-8x变速(泡泡之类游戏的职业选手应该会很喜欢),后来5eplay初期alex与明基合作,当时alex的主力键盘就是CELERITAS,alex曾说过不会用小键盘上没有三排按键的键盘(del end pgdn和方向键之间没有空隙,非常见配列),至于后来为啥换上了CELERITAS,可能是金主的威力,也可能是这类键盘实在太难买就认命了,CELERITAS是当年少有的红黑轴之外的键盘,当年因为赛睿6g,还是一个黑轴大行其道的年代,新出的红轴用户还没黑轴的一半,另一款比较知名的非黑红轴体的键盘是雷蛇10年推出的黑寡妇,用的是cherry青轴
            11年底卓威推出了自己的第三款(中间有个zowie mico,玩rts的,不多赘述)鼠标,二五仔spawn设计的am,这款鼠标说是以io为蓝本,但实际上更多是参考了赛睿的xai,背部最高点前移,同样采用对称的两侧侧键,后来的fk很多设计都参考了前辈am,底盘更是直接照搬过去的,在经历了ec和mico的“失败”之后,卓威和玩家对spawn设计的am都包有很高的期待,卓威也在am上对ec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幅的改进,例如引擎更换为了当时最强的光电引擎a3090,由于引擎性能强大,所以不需要过高的smoothing来改善抖动,解决了初代ec延迟高和直线加速严重的问题,沿用了定制透镜设计以降低lod,但分辨率变成了450/1150/2300三个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炸裂的档位,沿用了mico上首次采用的定制华诺微动,这款微动要比欧姆龙白点硬,所以当年没少被喷......采用黑色类肤上盖,加上红色底盘和滚轮,还是挺骚气的,无驱设计不用多说,但增加了125/500/1000三挡回报率免驱切换,解决了cf玩家无法画直线的问题,没错卓威当年就十分重视国内市场,后来很多限量版都是国内特供的,不过am的模具上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正常的鼠标两侧收腰都是做成v型内收的形状,为了方便手指发力抬起鼠标,但am这玩意儿居然是反过来的,大家应该能明白我意思,这是我除了多年后的hyperx逆火之外见过的唯一一个敢这么设计的逆天,当然,虽然瑕不掩瑜,但前文也说过了卓威后来的销量,不出意外叫好不叫座,后来将am精髓放大做出特色的fk出来后可怜的am就被卓威放弃了,可怜的spawn哈哈哈

            spawn设计的am,与xai一脉相承的两侧侧键

            与fk极为相似的底盘

            am的背高要比fk高,最高点与fk一致
            其实除了CELERITAS和am之外,11年卓威还推出了新一代的ec——ec evo,但这玩意儿在国内发布得晚,已经是12年的事情了,这次的ec evo沿用了am上的诸多改进,黑色版放弃了镜面侧裙,采用全类肤外壳,白色版仍旧是镜面材质,13年的时候还在国内发布了红色类肤的国内特供限量款,限量200个;13年同雷神之锤选手cooller合作,推出了采用现在大家熟悉的雾面uv表面的ec evo cl(雾面uv首次用于evo cl之前发布的fk上),黑白红三色外壳很有特点,同时采用了不可见的红外光源,其他与ec evo保持一致
            13年卓威与战神neo合作,推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抓握模具fk,对比am,fk进一步降低了背高,两侧收腰处换回了正常的v型方便抬鼠时的手指发力,并且首次运用了后来褒贬不一的雾面uv外壳,其余特性与ec evo一致
            15年卓威在更换了现在的线条logo后推出了新一代的ec-a系列和sr系列鼠标垫,ec-a系列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说,ec-a系列在ec evo cl的基础上换上了新logo,外壳换回了全黑的雾面uv,滚轮也重新用回了卓威传统16段光栅,并且采用了最新的安华高/原相pmw3310引擎,自此终于回归了正常的400/800/1600/3200的正常档位,并且在线材上增加了抗干扰磁环,在被明基收购之前的ec-a系列为白色logo,收购之后则更换成了现在的红色logo
            自此,卓威史前篇结束


            IP属地:广西55楼2024-08-28 10:32
            回复
              补图

              第二代ec,黑色ec evo,侧裙由镜面更换为了类肤材质

              ec evo白色

              国内特供的ec evo红色

              初代fk,黄色滚轮和logo,没记错的话一开始只有fk1一个尺寸

              雷神之锤选手cooller参与设计的ec evo cl,这个配色当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更换了pmw3310的集大成者,ec-a

              17年发布的ec-a白色限量款


              IP属地:广西56楼2024-08-28 10:36
              回复
                鼠标: ie3.0 mx518 g400 EC2-A GPW


                IP属地:湖南57楼2024-08-28 15:29
                回复
                  2025-08-10 13:49: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看就是老炮写的 顶一下。


                  IP属地:天津58楼2024-09-14 11:12
                  回复

                    MX300的握感很不错的,如果不好,就不会在推出MX310后,又重新启用MX300的造型推出G1。
                    至于小底盘和脚贴这个怎么说哪,那时候鼠标都是小脚贴,IE3,IO1.1,WMO,MX500直到MX518都都小脚贴。也没谁说他们不稳吧。
                    至于偷工减料更是不存在的,MX300用的传感器和主控都和MX500相同。非说减配的话,如果你看过电路板,你会感觉MX510和后面的MX518,G400什么的,相比MX500和MX300,才是减了配。


                    IP属地:北京59楼2025-05-25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