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历史
南京审计学院时期
1987年5月26日,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学问题的批复》,同意联合办学。南京财贸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当年7月,《审计署、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联合兴办南京审计学院几个具体问题的协定》中提出,“1987年起基建投资经费由审计署负责”。1987年南京审计学院招收审计大专生250人。
从此南审进入李金华主导的,裘国荣、易宏仁、陈遴、时家骏、易仁萍依次为核心的审计署直属时期,其中易仁萍院长是审计署直属时期的最后一任院长,素有“铁娘子”之称。
1995年8月,易仁萍肩负着审计署党组的重托,出任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易仁萍院长在位期间,为南审发展呕心沥血,频频走访一些企业单位,积极宣传南审,摆困难,论特色,议前景。短短数月,易仁萍就为学院筹借教育资金600多万元。又以个人名义致函全国审计事务所领导,呼吁恳请他们踊跃支教。在审计署领导的支持下,易仁萍又多次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南审当前的困难和未来的前景,争取国家财政专项和计委的立项支持。同时,署党组也进一步加大对南审的投人力度,几年来,从有限的经费中相继挤出 2000多万元(包括教育事业费和基建费),对南审的发展建设给予鼎力支持。1999年南审获批国家的基建立项,获得教育发展资金6000多万元。
“九五”期间,南审教学经费增长512%,学院在1993年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的重大转变后,1997年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通过了教育部对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价,2000年又被批准为江苏省审计学独立本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并经教育部特许为全国唯一一所可以设置审计学专业的高校。南审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挑战,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招收电子商务方向本科生,并与美商网等共建电子商务实验室,成为江苏首家将电子商务的实践与发展和高校的教学相融合、培养高级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成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全国十所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成人教育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从而形成本、专科教学齐头并进、最终达到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格局。江苏省副省长在视察南审时感慨地说:“南审在‘九五’期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同时南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全国众多考生报考。如:连续五年南审在江苏省二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始终名列前茅;2000年,陕西省第一志愿报考南审的上线考生多达254人,而学院计划招生仅6人;在江西省的理科录取投档线,分别比北大、复旦、同济高出11分、23分和24分。这些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
1997年,审计署正在对干部做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培训,接触到了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培训中心的负责人章轲对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获得该项目会员资格,在国际市场就业都有优势),有意为南审牵线。
此时国内已经有好几所老牌大学正在办ACCA(最早的是上海财大,1994年),但成绩并不理想。“当时ACCA那边告诉我们,每一门的全球平均通过率是40%,一共十几门,全部通过的概率就是0.4的十几次方,那就是几乎为零啊。”时任教务处长张芊回忆说,当时又听说某名牌大学在一门考试中全军覆没,“所有人都认为,以我们的条件要办这个,那简直是不可能”。但是老院长易仁萍决定挑战在这个不可能:“举全校之力,不信办不好ACCA!”
“学校当时并没有ACCA方面专门的师资,我们明确和学生说,不要靠老师,等老师培养出来,你们都毕业了”,张芊说,“当时上海财大周末有办ACCA培训班,我们就组织老师去学习,学完回来教学生。”
学生上课采用双轨制,平时正常上审计专业的本科课程,周末上ACCA的课程,因为审计署请来的专家都是周末来讲课。”审计署的关爱始终相伴,临毕业时,审计署给97级ACCA的同学提供了带薪实习的机会,张芊说,当时署里的人听说有人大学里考过14门,都直言,“不可能”。张芊说,一个学生想到上海去实习,人家一看学校,不愿意接受,后来这个学生说,我工资补贴什么都不要,请给我一个机会试一试。后来在入职考试中,拿了第一名,让这家公司不得不刮目相看,业务的上手能力也强于同期的人,后来就被正式录用了,第二年,这家公司开始主动来南审招聘了。或许南审今天在四大、华为财经的校招名单上,离不开当面南审学长学姐的努力。但是南审高速发展止步于2000年,这一年,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直属转变为江苏省教育厅领导,由部署大学变为地方高校。
但由于1997年调整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1998年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均将“审计学”排除在目录之外,众多高校纷纷停止审计学专业招生,期间南京审计学院招生为会计学(审计学)这是学美国时代下的大学综合化,学科标准化的产物。2000年,南审被批准为江苏省审计学独立本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时期
1987年5月26日,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学问题的批复》,同意联合办学。南京财贸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当年7月,《审计署、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联合兴办南京审计学院几个具体问题的协定》中提出,“1987年起基建投资经费由审计署负责”。1987年南京审计学院招收审计大专生250人。
从此南审进入李金华主导的,裘国荣、易宏仁、陈遴、时家骏、易仁萍依次为核心的审计署直属时期,其中易仁萍院长是审计署直属时期的最后一任院长,素有“铁娘子”之称。
1995年8月,易仁萍肩负着审计署党组的重托,出任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易仁萍院长在位期间,为南审发展呕心沥血,频频走访一些企业单位,积极宣传南审,摆困难,论特色,议前景。短短数月,易仁萍就为学院筹借教育资金600多万元。又以个人名义致函全国审计事务所领导,呼吁恳请他们踊跃支教。在审计署领导的支持下,易仁萍又多次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南审当前的困难和未来的前景,争取国家财政专项和计委的立项支持。同时,署党组也进一步加大对南审的投人力度,几年来,从有限的经费中相继挤出 2000多万元(包括教育事业费和基建费),对南审的发展建设给予鼎力支持。1999年南审获批国家的基建立项,获得教育发展资金6000多万元。
“九五”期间,南审教学经费增长512%,学院在1993年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的重大转变后,1997年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通过了教育部对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价,2000年又被批准为江苏省审计学独立本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并经教育部特许为全国唯一一所可以设置审计学专业的高校。南审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挑战,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招收电子商务方向本科生,并与美商网等共建电子商务实验室,成为江苏首家将电子商务的实践与发展和高校的教学相融合、培养高级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成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全国十所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成人教育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从而形成本、专科教学齐头并进、最终达到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格局。江苏省副省长在视察南审时感慨地说:“南审在‘九五’期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同时南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全国众多考生报考。如:连续五年南审在江苏省二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始终名列前茅;2000年,陕西省第一志愿报考南审的上线考生多达254人,而学院计划招生仅6人;在江西省的理科录取投档线,分别比北大、复旦、同济高出11分、23分和24分。这些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
1997年,审计署正在对干部做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培训,接触到了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培训中心的负责人章轲对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获得该项目会员资格,在国际市场就业都有优势),有意为南审牵线。
此时国内已经有好几所老牌大学正在办ACCA(最早的是上海财大,1994年),但成绩并不理想。“当时ACCA那边告诉我们,每一门的全球平均通过率是40%,一共十几门,全部通过的概率就是0.4的十几次方,那就是几乎为零啊。”时任教务处长张芊回忆说,当时又听说某名牌大学在一门考试中全军覆没,“所有人都认为,以我们的条件要办这个,那简直是不可能”。但是老院长易仁萍决定挑战在这个不可能:“举全校之力,不信办不好ACCA!”
“学校当时并没有ACCA方面专门的师资,我们明确和学生说,不要靠老师,等老师培养出来,你们都毕业了”,张芊说,“当时上海财大周末有办ACCA培训班,我们就组织老师去学习,学完回来教学生。”
学生上课采用双轨制,平时正常上审计专业的本科课程,周末上ACCA的课程,因为审计署请来的专家都是周末来讲课。”审计署的关爱始终相伴,临毕业时,审计署给97级ACCA的同学提供了带薪实习的机会,张芊说,当时署里的人听说有人大学里考过14门,都直言,“不可能”。张芊说,一个学生想到上海去实习,人家一看学校,不愿意接受,后来这个学生说,我工资补贴什么都不要,请给我一个机会试一试。后来在入职考试中,拿了第一名,让这家公司不得不刮目相看,业务的上手能力也强于同期的人,后来就被正式录用了,第二年,这家公司开始主动来南审招聘了。或许南审今天在四大、华为财经的校招名单上,离不开当面南审学长学姐的努力。但是南审高速发展止步于2000年,这一年,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直属转变为江苏省教育厅领导,由部署大学变为地方高校。
但由于1997年调整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1998年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均将“审计学”排除在目录之外,众多高校纷纷停止审计学专业招生,期间南京审计学院招生为会计学(审计学)这是学美国时代下的大学综合化,学科标准化的产物。2000年,南审被批准为江苏省审计学独立本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