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社吧 关注:137贴子:112,838

回复:论用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些对词的试探性误用,这些是历史演进的一部分,比如应用于自己的用于别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08-16 12:33
回复
    积极整合自己愿望中的词向共通的词靠拢,是一种主动性,这样自己的愿望也更普遍,不是一个人的想象。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08-16 12:35
    回复
      2025-08-02 15:46: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果是自己愿望的词是孤独的,绝不与共通价值体系产生关系,又转换主客观运用通用的词,就会发生错逆。比如述说自己是自然的,然而又说对某人产生的情绪,又说其人违反种种道德。即此。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4-08-16 12:39
      回复
        语言是在发展,不过不是每种苗头都会成为共通的一部分。尤其对词的文化语境方向扭转,破坏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4-08-16 12:47
        回复
          用词,或许是初学到的词,这个词里自己认为的内容,可能并不存在,这个存在是指,这个词的意思要么只是想当然的理解,要么相信这个词,并不能达到这个给人承诺的效果。
          这是指接受了某个词。
          也可能,某些词长时间接受不了,或是说的时候说错,或是用自己原有的词代替这个词或这个特殊联接。但是原有的词不能解决当下,或以后的问题。
          比如,内心深处,这个词,就是不是修行文化中的词,只是文学性质描述感受的词。但是很多人还是在修行后的表述中用。


          IP属地:重庆35楼2024-08-16 14:46
          回复
            内心深处这个词,默认的前提是:内心是丰富的,可探索的。至于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因素,一般默认为珍贵的,自己的,我掌握的,核心的。随时会喷发的,激情的,任意的。
            这样的话,与修行的语境有很大的矛盾冲突。修行的语境是,这些内心,有很多未处理的问题,未了解的麻烦。对自己没有根本性的帮助。是不自在,是后起的。非根本性的存在。
            仅就修行文化而言,这个词可以这样说。


            IP属地:重庆36楼2024-08-16 14:53
            收起回复
              各种文化有自己推崇的核心价值,如果不慎重用词,就会自己抹去这特有的价值。比如把异类的核心价值来评判本文化。
              举的例子比如以金钱的数量,来衡量文化价值。
              比如,某间屋子房梁价值几十亿,所以屋内主人有文化。
              这种就很荒唐。却常见这种奇特的表述。


              IP属地:重庆37楼2024-08-16 15:06
              收起回复
                词在历史演进之中,常常会从中性到褒义再到贬意,所以,现在的赞美,或许是若干年后的讽刺。
                那意义都是人为的吗?


                IP属地:重庆38楼2024-08-18 11:22
                回复
                  2025-08-02 15:40: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词有多真实,取决于在这个语境中的配合度。很多词看起来很好,但不能配合,反而是互相对冲的,组合起来,自己却毫无意识。蒙混了过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4-08-18 19:21
                  回复
                    人性是很奇异的事物,既规定了无必要的精确,又糊弄到了什么地步。这才是这个语境的本体之一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08-18 21:06
                    回复
                      很多路,只是强名曰道,强名,就是说,无可奈何。
                      因为从语言上来说,语言只能到语境里去,并不是另有一个道可走。
                      举个例子,好比一个地震的废墟,多是杂碛,一个人想要出来,自然是没有什么直线的路,多半只能靠尽力挖掘之功有压力,要是不尽力呢。取巧就在语言上了。
                      因为情况乱,所以方法也乱,使用的语言也乱。不统一。因此挖的方向也处处转折。也就是自欺了。
                      忽略的多,明明知道的,也要说成不知道。因为因素太多。时间久了,自己也相信自己不知道。


                      IP属地:重庆41楼2024-08-18 21:44
                      收起回复
                        人的两种趋势,一是求纯,一是求丰。
                        从社会上讲,二战以来,求纯的次次失败,说明弊大于利。例如第三帝国求纯,以及其它的理想求纯,说明人群求纯,在功利上是求权。
                        另一极是求丰,即通过人为的繁杂来求利,当然会以别的方式来讲,比如自由。
                        然而求丰到极致,自然异样的欲求不再受控制。难以自圆其说,例子如本次奥运的开幕式。
                        人在一个范围内,就是外紧内松,或是外松内紧。
                        往往求纯的人,也会外紧内松,求丰的人,也会外松内紧。
                        这都是人的态度有阴阳两面合成。
                        所以命运就在其中。
                        求纯与求丰,大体在人看来,人要为我为纯的好。而我则丰盛的好。纯为完全掌控,而丰为无限欲求。
                        所以


                        IP属地:重庆42楼2024-08-21 22:12
                        回复
                          用词上,往往严以律人,宽以律已。这也是心态。
                          如果一种理念说词本身没有意义,是人赋予意义,即为求丰。
                          一种理念说词从源头来,有本质的意义,即为求纯。
                          人间大欲,不出于此。


                          IP属地:重庆43楼2024-08-21 22:15
                          回复
                            求丰的外松内紧,允许各种欲求出现,内紧表现为有单一的价值标尺来衡量人的价值。就是钱。
                            求纯的外紧内松,内松表现为随意释放压力给人。就是权。


                            IP属地:重庆44楼2024-08-21 22:18
                            回复
                              2025-08-02 15:34: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随意是个要点。


                              IP属地:重庆45楼2024-08-21 2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