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6,122贴子:74,934,060

回复:nc德国有没有战胜苏联得可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几乎大概率能战胜苏联,苏粪连真正的档案数据都没看过。没英美别说战胜德国了。连饭都吃不饱,全国都没多少粮食/饿都可以饿死苏联!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6楼2024-08-28 12:27
回复
    苏联根本打不过德国/全是政治宣传造成了一些无脑苏粪!连档案的数据都没看过!连朱可夫都说过没有英国美国支援,苏联根本打败不了德国!无脑苏粪不用回我!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7楼2024-08-28 12:30
    回复
      2025-09-12 22:44: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有,英国美国支援插手,全力进攻,几乎能做到百分百击败苏联!只有无脑苏粪才会认为苏联能打败德国!这一群没脑子的人,连档案馆的数据都没看过!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8楼2024-08-28 12:32
      回复
        德三本来也赢不了,拼综合国力有三个比他强的站在他对面,而他自己的经济则已经在深渊边缘了,本来英法也只是把他当刀去打su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9楼2024-08-28 15:06
        收起回复
          德国人处理不了成规模的T-34和已经有好几百辆的KV-1,后面甚至被逼着点歪科技树出了动物园直接为了扭转战术优势送出了战略优势。BF109面对苏联已经列装米格3无法形成有效的全局压力,地面上又不好处理苏联人的坦克,这就极大迟滞了闪电战的进行,苏联的战略纵深加上交通烂地一堆导致让苏联苟住了,德国拖不起,只要节奏一断就完蛋了。入冬之前的塞瓦斯托波尔和布列斯特已经证明了德国人在面对士气不崩溃的城市要塞防守阵地打的是非常吃力的。但是德国还是靠着先发的优势和极高的陆军空军战术素质在飞快推动着战线,奈何苏联实在是太大了。
          很多德棍都说是冬将军击败了德军,要是德军有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绝对会完成最后一击怎么怎么的。
          那德军到底是死在什么地方,是没准备棉衣吗,其实不是的,德国是死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上——火车头。对你没听错,德国在那个冬天的惨败,是死在一个几乎和正面作战无关的东西上。
          德国人情报部门和陆军对苏联的交通、水文、气候啥的都没有什么精确情报,整整半年德国高层完全没考虑针对苏联天气做出任何针对性的政策(其实德国国内产能也没余力干这个了)。那年的冬天又早来临了大约20天,伴随的凛冽的寒风降临,德国人惊讶的发现,自己国内使用的所有火车头,一旦进入苏联的高寒地区,就会自己爆缸,然后把整列车丢在荒郊野岭等死或者等着游击队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一入冬,德国巨量的火车无法进入苏联,在那个年代,各种物资不靠铁路运力,将近1000公里的战线来回,只靠空运和汽车骡马简直就是个笑话,巨大的后勤灾难降临了。虽然德国的工业能力让他很快就拉回了这些火车头并陆续完成改装,只用了几十天就恢复了相当一部分的运输能力,但是那致命的几十天,就是几百万德军在冰天雪地里激情对线拼死一搏的苏军。棉被、抗冻装备、药品、食物这些东西根本就运不上去,因为那点可怜的运力连保证几百万军队装备弹药的消耗和兵员的输送都做不到了。德军在不断削弱,苏军在不断增强,在那要命的几十天内,德国人错过了一切。所以德国人再进攻一万次,一入冬他也会注定失败,因为他后勤炸了。
          后面的结果你也知道了,德国工程师很快改装好了火车头,莫斯科克林姆林宫的塔尖德国人却永远无法再见到了。


          IP属地:山东70楼2024-08-28 17:02
          回复
            如果英美把德国当成打苏联的桥头堡疯狂给德国输血,那么苏联大概率要被耗死
            苏德1v1德国肯定没。苏德面积不是一个等级,苏联能耗死德国,苏联能失误很多次苏联地大,但德国只能失误一次一旦失误,就是整个第三帝国崩溃的序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8-28 17:34
            收起回复
              没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4-08-28 20:27
              回复
                几乎不可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4-08-28 22:59
                回复
                  2025-09-12 22:3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元首的棋是在美国动手前给莫斯科痛击 谁知道猪队友不听指挥 强行开启地狱副本 苏人口都去打仗 生产力不足的硬伤 靠美国补足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4-08-29 07:26
                  回复
                    哪怕没有犯任何错成功占领了苏联全境。那么问题来了,德三对于治安战它该怎么打有什么想法和建树么。要知道,强如二战后美国都在治安战上连摔跟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4-08-29 12:18
                    回复
                      德棍洗地大法
                      1、太冷,科尔松战役
                      2、太热。 库尔斯克战役 。
                      3、不冷不热,不能给敌人造成阻碍。诺曼底战役。
                      4、阳光太好了。阿登战役
                      5、阳光太差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
                      最麻烦的事:
                      东线公路不好,妨碍德军车辆机动;
                      西线公路太好,不便于妨碍敌人车辆机动。
                      具体小事例:
                      1、林地太复杂。 列宁格勒战役
                      2、城市太立体。 斯大林格勒战役
                      3、山路太崎岖。高加索战役
                      4、地势太平,不能给敌人带来阻碍。莫斯科战役、罗斯托夫战役,法莱斯口袋战役
                      最气人的事:
                      法国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波兰人捷克人 斯洛伐克 人保加利亚人(以下省略若干)不帮德军帮盟军。
                      其他一些小麻烦
                      1、客场作战,气氛影响。害得德军三个月攻不下苏联首都莫斯科。
                      2、主场作战,干扰太大。害得德军半个月被苏联攻克首都柏林。
                      3、 罗马尼亚 人帮德军。害得德军在 斯大林格勒 被包了饺子。
                      4、 罗马尼亚 人帮盟军。害得德军在罗马尼亚又被包了饺子。
                      5、意大利人帮德军。害得德军输掉了北非战役。
                      6、意大利人帮盟军。害得德军需要整整一个集团军群守卫狭长德尔意大利半岛,结果救不成诺曼底。
                      7、希特勒不肯听职业军官博克元帅的职业见解,转兵列宁格勒和基辅。害得德军丧失了闪击莫斯科的时机。
                      8、希特勒听信职业军官莱布元帅和龙德施泰特元帅的职业见解,转兵列宁格勒和基辅。害得德军丧失了闪击莫斯科的时机。
                      9、希特勒不相信军官团的眼光,下令执行冬季风暴。害得德军在 斯大林格勒 被打断东线脊梁
                      10、希特勒轻信军官团的眼光,下令执行巴巴罗萨。害得德军陷入了二战最大的泥潭。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4-08-29 15:07
                      收起回复
                        莫斯科就算没了苏联还可以继续后撤,到乌拉尔山后面继续打,只要抵抗到底就能把德国耗死。本来就不行了,要不是吸血维希法国能抵抗住同盟国的登录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4-08-29 22:03
                        回复
                          没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08-30 0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