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一颗梨,到一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再到一个以梨花为主题的旅游节,酥梨给当地人带来了好日子,给蒲城赢得了知名度。
科技助农种好果。有传统果树种植技术的蒲城果农,近年又采取绿色果品生产要求的配方施肥、渗灌、果实套袋等系列新技术,使蒲城酥梨不仅有甜、脆、酥的绝佳质地,并且“长相”越发俊美,“肌肤”通透,色泽鲜亮,形态光洁,犹如“梨”美人一般,备受消费者青睐。
蒲城县因势利导,以打造酥梨首位产业、建设现代果业强县为目标,建成全国唯一的梨产业体系核心——蒲城酥梨试验示范站,发展高标准酥梨示范园27.3万亩,高标准出口注册基地15万亩,有机果品基地4600亩,绿色果品基地7.8万亩,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45.97亿元,成为陕西果品的亮丽名片。

延长产业链。种植、管理、销售、运输、加工……酥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蒲城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在仓储方面,蒲城县域内4000多个果库星罗棋布于农田阡陌之间,35座高标准的气调冷库和108座机械冷库排列在渭清路和西禹公路两旁,果冷库总容量上亿公斤,可供客商就地收购,就地贮藏,分批发运,是名副其实的酥梨物流龙头区域。县域内有纸箱生产厂50多家,年产量2000万套,发泡网和套袋厂80余家,果品加工企业30余家,果品加工能力上千吨……

当白蓉蓉的花长成黄澄澄的梨,果农把酥梨从树上摘下来,分拣,包装,送入冷藏室,进入运输链,走向大江南北,走出国门,“咬一口、流一手”是中外客商对蒲城酥梨的真实评价。
这几年,酥梨深加工探索已经开始。蒲城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酥梨试验示范站,实施酥梨提质增效工程,培育酥梨深加工现代化食品公司。目前,梨膏等主要产品年产量可达100万瓶,年产值6000万元。
春风来梨花开。柳絮风轻,梨花雨细。在梨产业链上,梨花也成了重要一环,成了推介蒲城的名片。当地积极做好“花文章”,以花为媒、借力发力,连续举办了七届梨花文化旅游节,让“颜值”成“产值”,为乡村振兴“增香添色”。

在此期间,开通了西安—蒲城旅游专列,华山—蒲城免费旅游直通车,为西安、华山游客量身定制春游踏青、漫游蒲城赏梨花之旅,带动蒲城经济增长,为文旅市场增添了新活力,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在这条独属于蒲城以酥梨为中心的产业链上,链接的是每一个拼搏者和实干家,链接的是稳稳的富裕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