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吧 关注:112,890贴子:4,800,602
  • 4回复贴,共1

今天讲怎么修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地人,人为万物之灵,人身难得,希望各位同修珍惜,一阴一阳之谓道。【译文】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
人一出生就在道里面。在道里面我们称之为先天八卦,慢慢长大随着欲望增加。 (色、受、想、行、识)随着欲望的增加从先天反回后天八字。我修就从后天反回到先天。道家叫基础,佛家叫明心见性。减少欲望方法, 金刚经云何降伏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坛经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究竟无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这就是慧能一言点破,令陈惠明当下觉悟本来面目之语。“不思善,不思恶”,此时的“那个”,也就是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也就是能思善能思恶的“那个”。“那个”此时依照慧能所嘱,已经不思善不思恶了,但它是能思善能思恶的,只是在思善思恶时,只是见善见恶,不见自己的思,亦不见自己。所以“那个”一直没有觉悟。此时,慧能于一言之下,让陈惠明见到了“那个”,并且告诉他,“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所以惠明大悟。
慧能一句话,令陈惠明的“那个”,见到了善恶,见到了思,也见到了自己。一言之下,直透重关,本末体用皆见。于是惠明大悟。
在《坛经》的记载中,慧能对众人讲法,常讲不思善恶。为什么要不思善恶呢?第一,善恶即为是非分别;第二,宗教要人止恶扬善,因此善恶是取舍。因而心中有善恶,就立了分别、取舍。分别生有相,取舍执有相,心若落在分别、取舍上,就不能觉悟了。所以慧能直指人心,常从不思善恶入手,快捷了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1 20:36回复
    夫呼为阳,吸为阴。能将呼吸调和,则真机发动。于是一辟一阖,玄关显现,真空之虚无窍中,有一灵之妙有发生。此一灵之妙有,即是真阳,故曰“呼吸育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21 20:42
    回复
      2025-05-20 08:49:43
      广告
      “云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开头就这样说。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外在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人之所以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是因为我们还有痛苦烦恼,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又生出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无法能获得喜乐自在。
      人之所以有欲望,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友情、爱情,财富、金钱、名誉、地位……贪得无厌,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不是转瞬即逝,值得吗?
      过度的追逐名利,必然在繁华盛誉中大费厚亡。”生命的觉悟和成长是需要磨砺和冲击的,尤其是在生命迷失了自我和方向的时候。磨难冲击,其实是一场大级别的救赎,而且是返璞归真的生命救赎!
      世人不停的追寻,不停的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累。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追求道法自然的人生大境界。
      道法自然的境界,就是笑而不争、光而不耀、勇而不敢的境界。道法自然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不再山珍海味的滥吃,身体变得清洁起来。
      闲谈莫论人是非,静坐常思己之过。【图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1 20:48
      回复
        《坛经》的最终开示乃是:“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也有禅师云:“坏事不如好,好事不如无。”总之,即便见性了,也要学会没事儿,放下一切造作,才是超凡入圣之行。
        修行人见性之后,仍旧可能有严重的残留习气,比如说嗔恚习气,再比如说淫欲习气,等等。此时,不可放任习气发作,而应当通过持戒和自律来降伏习气。否则,便是自己耽误自己。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21 20:51
        回复
          受教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22 0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