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楼提到了基本能力,哪些基本能力比较重要呢。应该从哪里讲起呢,先说学习这事吧,首先要先树立个意识啊,就是学习不只是在学校这个地方和时间段的事,也不是只有学校那种的形式的才是学习。学习首先是一件终生的事,人如果见识经验要增长,能力要提升,他就要学习。人只要成长,他就要学习。学习不单只是说做题看书考试这种,你只要你通过一种形式比之前的你强了,你就是学习,包括不限于你深思熟虑的思考,推理,验证;和别人聊天谈话请教;仔细观察别人并模仿;仔细的观察事物并理性地记录下来,通过观察事物抽象出自己需要的属性,分析其内外联系;学会自己收集线索和信息包括不限于和别人的谈话中收集信息、通过书本等出版物收集信息、通过互联网查找和收集信息,通过不断地展示和练习语言能力。。。。。。。等等等等。
那在大学我们要注意哪些基本能力呢。自我学习的能力(这里面当然有很多能说的东西,这里暂时说的笼统点,后面仔细说),自我时间规划和掌控的能力,自我身体状态认识、调整的能力(需要认识到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是自己学习状态较好,效率较高的时候,在状态不佳的时候要有适合自己的调整办法,以及尽可能在时间规划时避开相关相关时段),自我情绪和心理调解的能力(体育在这方面的起的作用很大,体育一方面可以作为排解负面情绪的工具,一方面可以作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一种意志锻炼工具;再就是白天的户外体育会带来更好的生活节律,眼睛见到阳光会让你保持作息的节律,同时增强免疫力和营养,同时会分泌一些好的激素,让你少一些负面情绪,从而让你保持精神充沛的状态)。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相比国外的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认识是极为浅薄的,接触到的视野是狭隘的,我们需要在大学中尽可能的补足,外语的语言能力在这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如果一些书籍暂时没有被翻译过来,或者翻译的不够准确、完整、好,语言我们自己去想办法找到并阅读。另外即使不考虑外语的问题,我们也发现同为中文体系的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的数学相关书籍(比如大学教科书),我们也知之甚少,更别提见到真东西了,如果算上他们用中文翻译过来的外文数学书籍,我们能知道的就更少了。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已经很久没开过逻辑课了,也没有见识过什么经典的逻辑推理过程(比如《几何原本》,逻辑检验过程,我们需要自己加强这方面的东西。数学对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的大部分是没怎么练习的,除了高中时段的充分必要条件,逆否命题这些基本只是做题练习的东西外,我们真正把逻辑应用在学习、生活中是相当少的。我们要学习逻辑并将其熟练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另一个是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很大程度是是一种信息的输入能力,我们还需要将信息完整、准确、简洁、富有逻辑、魅力、美感地表达出去,这种表达可以是以说话这种声音语言传达出去的,也可以是类似我现在这样用文字将信息表达出去(当然我表达的不够好,书籍等其实也是这种文字信息,我们看书,特别是经典书籍,经常会有和伟人跨时空交流的感觉),在数学上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别是我们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前面提到的极限概念写很多遍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会非常熟练的掌握N-ε的数学语言表达,对以后得数学语言变得不那么陌生了,同时N-ε这个数学语言也很好的展示了好的数学语言怎么用静态的概念展示动态的事物,极限概念这里,b站高数课的樊顺厚有一个经典的你先说解释,可以看一下,便于理解。极限其实很类似于你先说一个变量的误差范围确定其误差,我告诉你另一个变量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变化,才能让你先确定的变量一定在该误差范围内,用这个静态的方式形成一种对未来动态的表示)。当然你用图形、图像来表达也是一种表达,比如数学上很多情况图像的表示更直观,极限的概念用函数图像表示是非常直观的。华罗庚有句话,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个也可看做是数学上特殊(具体)和一般(抽象)的关系,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我们就觉得做起来容易,比如30度角,45度角,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就觉得难一些,如果是更一般的任意三角形就更难一些。特殊(具体、形)的就容易特殊规律的显化,集合运算中用韦恩图就是一个很好的用图像直观运算的办法。一般(抽象、数(数是从事物属性中抽象然后衍生的一个概念,《数学是什么》里相当多的篇幅,讲了这些。席南华在演讲中称为量,往深了学的很多东西,可能没有了度量的属性,剥离了数的性质,比如集合的一些东西)),然后学数学还需要我们有一些抽象的能力,就是将现实事物抽象出我们需要属性作为概念进行研究,席南华的演讲《数学的意义》中关于七桥问题的抽象展示的很好,国内一般练习做应用题很多,但很多不会自己从现实中进行抽象,自己给自己出应用题。其实数学建模比赛也是类似的能力,一个是抽象的能力,将现实的问题通过概念的抽象转化为数学的问题。再一个是逻辑推理的能力,将这个问题推理演绎成更容易实现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