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所感,特发此贴。
因楼主尚且年幼,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但欲破“大乘非佛说”邪论之发心,诸佛菩萨尚可见证。若文中有误,还望指点。
逻辑破。
(1)释迦传法49年,难道只讲了四部阿含,和某些小乘经典吗(四部阿含里还有好多内容是重复的)这显然不合理。
我个人的理论即是大乘是佛说,只是其中或许有增添和修改(或许迫于翻译原因)然有历代诸大德作见证,即使有补删亦不偏离正法。
(2)我曾经不知从何处听一位修习小乘的贤者说佛反对持咒,早期佛教并没有密咒。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何时提起的,不过在应当是小乘经典的《摩登伽经》中,有明确的咒语记载(摩登伽经的内容似乎与大乘的楞严经有不同点,所以我觉得他应当就是一部小乘经典)
如果按照佛教史来看,释迦灭度后,僧团后几次集结修订佛经时,可能添加了外道婆罗门的咒语秘术。
然而,按照此理论,小乘佛法也非世尊之教法,而是二次创作的产物,那么“释迦在世时反对持咒”这个说法又是从何处来的?
(3)大乘经文为何有矛盾?
这也是大众经常会产生质疑的点,若按世俗逻辑来看,大乘佛经与佛经之间确实有矛盾。
但是,我个人有这样的理论:首先,大乘佛法真正兴起是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之前可能有大乘佛法,但大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龙树菩萨是真正做到弘传大乘的圣人。
而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主张就是破一切,分世俗谛和胜义谛,其理论在我看来与言语道断相似。大乘佛经是用世俗谛的语言解说胜义谛,其中必不可少会产生矛盾,这也与龙树菩萨的理论不谋而合。
(4)曾经看到过一个说法,有支持大乘非佛说的人破斥龙树菩萨为外道。
这是我最想反驳的一点。在我看来,龙树菩萨的理论与智慧不亚于小乘佛法中的释迦世尊。
如此智慧的圣贤,为何不能自成一派,成为小乘佛法所谓的外道之一?而甘心屈居于释迦之下,归纳于佛教之中?
或许我的这个想法有些偏激,但在我看来,佛法真正兴盛,绝不能离开龙树菩萨,也不能离开大乘佛法。
如果没有大乘佛法,佛教很难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不可能拥有上亿的信众,数以万计的出家僧众。
佛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广大包容,以探求真理为目的进行种种探索。释迦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开创了这样的先河,让无数人去探求真理。
其实,小乘并不应该毁谤大乘,站在小乘的角度,有多少信众是先通过大乘了解了佛法,最后由于理念不合而投入小乘。
(5)佛也是阿罗汉,对于这个观点,我没有找到什么理论依据(或许是我翻的经书不够多)佛的名号中有一个叫应供,而阿罗汉的名号中也有一个应供,或许这就是有人认为佛也是阿罗汉的依据。
然而,要搞清楚,应供是否只能带着阿罗汉。应供指的是应该接受供养。佛绝对应该接受供养,所以这个名号并没有什么不对。
不能因为佛十大名号中有一个与阿罗汉的名号一样,就把佛也认成阿罗汉。就好像不能因为两个国家中都有同一个名字的城市,就把这两个国家当做一个。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翻译问题,以及古印度语言及文化的差别。
曾经似乎有过这么一个争论,薄伽梵这个称号和世尊这个称号是否是一样的。但争论来争论去好像依旧没个结果。因为古印度的语言学本来就很复杂。
耆那教的创始人筏驮摩那,也称大雄,然,大雄这个称呼早期似乎也能称呼世尊。
难道释迦和筏驮摩那都可以叫大雄,释迦就等同于筏驮摩那吗?这显然很荒谬。
因楼主尚且年幼,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但欲破“大乘非佛说”邪论之发心,诸佛菩萨尚可见证。若文中有误,还望指点。
逻辑破。
(1)释迦传法49年,难道只讲了四部阿含,和某些小乘经典吗(四部阿含里还有好多内容是重复的)这显然不合理。
我个人的理论即是大乘是佛说,只是其中或许有增添和修改(或许迫于翻译原因)然有历代诸大德作见证,即使有补删亦不偏离正法。
(2)我曾经不知从何处听一位修习小乘的贤者说佛反对持咒,早期佛教并没有密咒。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何时提起的,不过在应当是小乘经典的《摩登伽经》中,有明确的咒语记载(摩登伽经的内容似乎与大乘的楞严经有不同点,所以我觉得他应当就是一部小乘经典)
如果按照佛教史来看,释迦灭度后,僧团后几次集结修订佛经时,可能添加了外道婆罗门的咒语秘术。
然而,按照此理论,小乘佛法也非世尊之教法,而是二次创作的产物,那么“释迦在世时反对持咒”这个说法又是从何处来的?
(3)大乘经文为何有矛盾?
这也是大众经常会产生质疑的点,若按世俗逻辑来看,大乘佛经与佛经之间确实有矛盾。
但是,我个人有这样的理论:首先,大乘佛法真正兴起是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之前可能有大乘佛法,但大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龙树菩萨是真正做到弘传大乘的圣人。
而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主张就是破一切,分世俗谛和胜义谛,其理论在我看来与言语道断相似。大乘佛经是用世俗谛的语言解说胜义谛,其中必不可少会产生矛盾,这也与龙树菩萨的理论不谋而合。
(4)曾经看到过一个说法,有支持大乘非佛说的人破斥龙树菩萨为外道。
这是我最想反驳的一点。在我看来,龙树菩萨的理论与智慧不亚于小乘佛法中的释迦世尊。
如此智慧的圣贤,为何不能自成一派,成为小乘佛法所谓的外道之一?而甘心屈居于释迦之下,归纳于佛教之中?
或许我的这个想法有些偏激,但在我看来,佛法真正兴盛,绝不能离开龙树菩萨,也不能离开大乘佛法。
如果没有大乘佛法,佛教很难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不可能拥有上亿的信众,数以万计的出家僧众。
佛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广大包容,以探求真理为目的进行种种探索。释迦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开创了这样的先河,让无数人去探求真理。
其实,小乘并不应该毁谤大乘,站在小乘的角度,有多少信众是先通过大乘了解了佛法,最后由于理念不合而投入小乘。
(5)佛也是阿罗汉,对于这个观点,我没有找到什么理论依据(或许是我翻的经书不够多)佛的名号中有一个叫应供,而阿罗汉的名号中也有一个应供,或许这就是有人认为佛也是阿罗汉的依据。
然而,要搞清楚,应供是否只能带着阿罗汉。应供指的是应该接受供养。佛绝对应该接受供养,所以这个名号并没有什么不对。
不能因为佛十大名号中有一个与阿罗汉的名号一样,就把佛也认成阿罗汉。就好像不能因为两个国家中都有同一个名字的城市,就把这两个国家当做一个。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翻译问题,以及古印度语言及文化的差别。
曾经似乎有过这么一个争论,薄伽梵这个称号和世尊这个称号是否是一样的。但争论来争论去好像依旧没个结果。因为古印度的语言学本来就很复杂。
耆那教的创始人筏驮摩那,也称大雄,然,大雄这个称呼早期似乎也能称呼世尊。
难道释迦和筏驮摩那都可以叫大雄,释迦就等同于筏驮摩那吗?这显然很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