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拔吧 关注:298,847贴子:2,839,015

《魁拔注》62. 雪国:从政权合一到政权分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魁拔注》是对《魁拔》进行注解或注释的作品,旨在解释、说明或补充《魁拔》官方公开的书籍、电影、电视等作品中引发的矛盾或留下的空白,有时也包括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本文适合对《魁拔》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通过逐步提问、引出矛盾、提出假设、进行求证和辩论,最终归纳和推理,以破而后立的方式,力求将大问题化小,小问题化解。
本文使用的缩略语:
魁拔:泛指所有魁拔官方作品
书一:《魁拔之书》第一部
书二:《魁拔之书》第二部
影一:魁拔电影第一部
影二:魁拔电影第二部
影三:魁拔电影第三部
视一:魁拔妖俠传第一季
视二:魁拔之殊途第一季云起篇
视三:魁拔之殊途第二季相生篇
BC N年:魁拔前N年
CB N年:魁拔N年
本文的论据和论证部分,根据确定程度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L1:为书或电影中有明确论述且不存争议的。典型问题如:蛮吉是魁拔吗?本文不与L1冲突。
第二层L2:为书或电影中有明确论述但存争议或不同理解的,依据不同理解之间的对比,推论出较合理的答案。典型问题如:不开脉门也能发脉冲吗?
第三层L3:为书或电影中没有明确论述的,但表面看来又像是bug的,依据三个原则推论出较合理的答案。典型问题如:天神和妖怪的脉频谁高谁低?三个原则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第一、疑论从无,即作品中没有说能默认为不能;没有说有默认为没有。第二、脑补从少,即假设一个条件推出的结论,比假设两个条件推出的结论,合理程度更高、更可信。第三、矛盾从小,即引出的矛盾较小的结论,合理程度更高、更可信。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4-11-22 23:07回复
    62. 雪国:从政权合一到政权分立
    雪国的纹耀制度历经了从“硕拓制”到“萨库大法”的演变。这一过程中,纹耀作为权力象征,与国家实际统治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独特的权力平衡与竞争机制。
    硕拓制是雪国最初的纹耀制度表现形式。根据书一L1:起初,纹耀在两邦间均分,然后无纹耀者可以向另一邦中任何有纹耀者挑战,结束后纹耀归属胜者。每年一次,王纹耀清点红蓝两邦纹耀数目,纹耀多的一邦对国事最有发言权。
    在这一时期,纹耀既是政治统治工具,也是个人武力的象征,政与权高度统一。这种制度可推导出以下两个推论:
    推论一:与粼妖“全民拥有纹耀”不同,萨库人存在无纹耀者。这可能是因为纹耀总量稀缺或萨库人人口众多,导致纹耀不够分。然而,由于雪国的恶劣生存环境限制了人口规模,更可能的原因是纹耀数量本身稀少。这反映出天神在地界诸国间对纹耀分配的不均衡,并揭示纹耀稀缺性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推论二:硕拓制下,纹耀多寡决定议政权重,这类似民主议会。红蓝两邦犹如政党,纹耀持有者相当于议会席位,纹耀较多的一邦成为多数党主导政权。裁决依据的是多数党的话语权,而非王纹耀的个人意志。这种制度虽以武力竞争为基础,却呈现一定民主特质。
    书一L1:硕拓病逝后,王纹耀由优势纹耀邦中的几名臣纹耀决斗产生,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
    硕拓病逝后,纹耀已成为动态调整权力的工具。而王纹耀职位的产生逐步规范化。这标志着雪国从政权合一开始向政权分立过度。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萨库人有多个臣纹耀。
    书一L1:CB358年,固匡制定了萨库人历史上第一部法典《萨库大法》,规定了萨库人决斗的范围、方式,限定了可以进行决斗的时间等……大法还规定,萨库人此后每15年举行一次换届,换届时不仅王纹耀由决斗产生,其余各纹耀级别也需接受决斗考验,胜则卫冕,败则卸任。
    在《萨库大法》框架下,硕拓制被进一步改良,实现了“政”(统治职位)与“权”(个人武力)的分离。萨库人以类似宪法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纹耀的工具属性,彰显出纹耀是为萨库人所用,而非萨库人受纹耀驱使或奴役。尽管个人武力的高低依然象征话语权,但已不再直接决定纹耀的归属或议会席位。每年的常规决斗类似中期选举,用以检验纹耀持有者尤其是高级纹耀持有者的威信和能力;而每15年的换届决斗则重新决定纹耀地位和统治资源。这种安排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分权与制衡体系,兼顾了权力竞争性与稳定性。同时通过规范决斗行为,减少了社会内耗,有效避免了政权频繁更替导致的社会动荡。这也使得雪国成为战邦时期少数未发生内战的国家之一。
    如果说雪国的纹耀制度尚有美中不足,其一在于以武斗为核心的权力分配机制容易导致资源过度向强者集中,弱势群体难以翻身,从而引发阶级固化。然而,由于纹耀的数量巨大(包括民纹耀),议会席位的数量也较为庞大,使得其决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泛的民意或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缓解了白身阶级与纹耀持有者之间的矛盾。与其他国家相比,雪国的这种阶级矛盾明显较小。
    其二在于换届决斗期间,因议会的全面改组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相比之下,若参考民主灯塔的制度,从联邦到州再到地方的议会权力是分级分层的,各级权力的更替彼此错开,且参众两院的选举每次仅涉及部分席位,任期长短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权力的动态流动性,还能维持整体政治体系的稳定性,相较于一次性推倒重建的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IP属地:澳大利亚2楼2024-11-22 23:15
    回复
      2025-07-30 13:41: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照顾电脑党,下面各层分段重复发。
      62. 雪国:从政权合一到政权分立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24-11-22 23:28
      回复
        雪国的纹耀制度历经了从“硕拓制”到“萨库大法”的演变。这一过程中,纹耀作为权力象征,与国家实际统治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独特的权力平衡与竞争机制。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24-11-22 23:28
        回复
          硕拓制是雪国最初的纹耀制度表现形式。根据书一L1:起初,纹耀在两邦间均分,然后无纹耀者可以向另一邦中任何有纹耀者挑战,结束后纹耀归属胜者。每年一次,王纹耀清点红蓝两邦纹耀数目,纹耀多的一邦对国事最有发言权。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4-11-22 23:29
          回复
            在这一时期,纹耀既是政治统治工具,也是个人武力的象征,政与权高度统一。这种制度可推导出以下两个推论: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4-11-22 23:29
            回复
              推论一:与粼妖“全民拥有纹耀”不同,萨库人存在无纹耀者。这可能是因为纹耀总量稀缺或萨库人人口众多,导致纹耀不够分。然而,由于雪国的恶劣生存环境限制了人口规模,更可能的原因是纹耀数量本身稀少。这反映出天神在地界诸国间对纹耀分配的不均衡,并揭示纹耀稀缺性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IP属地:澳大利亚7楼2024-11-22 23:29
              回复
                推论二:硕拓制下,纹耀多寡决定议政权重,这类似民主议会。红蓝两邦犹如政党,纹耀持有者相当于议会席位,纹耀较多的一邦成为多数党主导政权。裁决依据的是多数党的话语权,而非王纹耀的个人意志。这种制度虽以武力竞争为基础,却呈现一定民主特质。


                IP属地:澳大利亚8楼2024-11-22 23:29
                回复
                  2025-07-30 13:35: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书一L1:硕拓病逝后,王纹耀由优势纹耀邦中的几名臣纹耀决斗产生,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


                  IP属地:澳大利亚9楼2024-11-22 23:29
                  回复
                    硕拓病逝后,纹耀已成为动态调整权力的工具。而王纹耀职位的产生逐步规范化。这标志着雪国从政权合一开始向政权分立过度。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萨库人有多个臣纹耀。


                    IP属地:澳大利亚10楼2024-11-22 23:30
                    回复
                      书一L1:CB358年,固匡制定了萨库人历史上第一部法典《萨库大法》,规定了萨库人决斗的范围、方式,限定了可以进行决斗的时间等……大法还规定,萨库人此后每15年举行一次换届,换届时不仅王纹耀由决斗产生,其余各纹耀级别也需接受决斗考验,胜则卫冕,败则卸任。


                      IP属地:澳大利亚11楼2024-11-22 23:30
                      回复
                        在《萨库大法》框架下,硕拓制被进一步改良,实现了“政”(统治职位)与“权”(个人武力)的分离。萨库人以类似宪法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纹耀的工具属性,彰显出纹耀是为萨库人所用,而非萨库人受纹耀驱使或奴役。尽管个人武力的高低依然象征话语权,但已不再直接决定纹耀的归属或议会席位。每年的常规决斗类似中期选举,用以检验纹耀持有者尤其是高级纹耀持有者的威信和能力;而每15年的换届决斗则重新决定纹耀地位和统治资源。这种安排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分权与制衡体系,兼顾了权力竞争性与稳定性。同时通过规范决斗行为,减少了社会内耗,有效避免了政权频繁更替导致的社会动荡。这也使得雪国成为战邦时期少数未发生内战的国家之一。


                        IP属地:澳大利亚12楼2024-11-22 23:31
                        回复
                          如果说雪国的纹耀制度尚有美中不足,其一在于以武斗为核心的权力分配机制容易导致资源过度向强者集中,弱势群体难以翻身,从而引发阶级固化。然而,由于纹耀的数量巨大(包括民纹耀),议会席位的数量也较为庞大,使得其决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泛的民意或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缓解了白身阶级与纹耀持有者之间的矛盾。与其他国家相比,雪国的这种阶级矛盾明显较小。


                          IP属地:澳大利亚14楼2024-11-22 23:33
                          回复
                            其二在于换届决斗期间,因议会的全面改组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相比之下,若参考民主灯塔的制度,从联邦到州再到地方的议会权力是分级分层的,各级权力的更替彼此错开,且参众两院的选举每次仅涉及部分席位,任期长短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权力的动态流动性,还能维持整体政治体系的稳定性,相较于一次性推倒重建的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IP属地:澳大利亚15楼2024-11-22 23:34
                            回复
                              2025-07-30 13:29: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有考虑过写一下梅零落相关的注解么?今天翻了很久魁书和老帖子,仔细阅读了有关梅零落的章节,发现在魁书中实在是有很多不清不楚的地方,比如迷麟情窦初开时看到的那个女孩是否存在(所有人都没看到那个女孩,实在是非常奇怪,怀疑是幻象之类的东西),比如梅零落又怎么知道那个女孩的事(那会儿迷麟还没被关注;身穿格勒莫赫人服装的梅零落是否拥有读心的能力)。
                              通过《殊途》来看(虽说魔改成分相当多,但可以看出官方某些倾向),官方倾向于把小女孩、尘、梅零落作为同一个人。这种倾向倒不令人意外,但是魁书中产生的种种疑问难以解释。楼主有何见解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2-01 23: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