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目前官宣不会有DLC计划,并且在影神图后又推出了更多的周边产品。这并不是个正面信号。
我简单放一个参照物。卡普空的生化危机4重制版,体量和黑猴类似,设计也是线性加箱庭,最近又公布了销量,于是就决定拿它对比。
生化4re发售于2023年3月24日,同年4月全球销量达到400万。直到2024年12月19日,全球销量才达到900万。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在后续有艾达DLC催化的情况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卖了500万份。
艾达DLC的发售日期是2023年9月21日,基于地图复用和可能存在的预案,我认为卡普空应该是在销量突破400万左右,也就是2023年4月就锁定利润敲定制作DLC。据我的了解,卡普空这间公司的利润控制能力非常了得,如果没有满足盈利预期,它是不会投资继续制作新内容的。属于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公司。龙信2就是反例,它目前更新都比较困难。
那么假如游科真的在2024年8月至今的5个月里狂卖2800万套,营收90亿。它没有任何理由不制作DLC,制作DLC不仅可以延长游戏寿命和热度,同时也能满足粉丝期待。黑猴吧里对DLC的各种猜测可以说是热门话题了,稍微做下市场调查都知道只要做了DLC可以说有相当大的空间。
但是冯骥为什么不做?按常理看黑猴的利润远超生化4re,销量更是碾压级别。卡普空都能在盈利确定的情况下放手去做,难道游科及投资方担心DLC销售不力?还是不想赚这笔钱?
事实上,不论销量还是利润都没有得到游科官方的确认,对我来说属于罗生门。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不做DLC的唯一可能就是黑猴的营收并未达到投资预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与周边厂商合作赚IP溢价才能攫取足够的利润,因为做DLC的投资成本远大于用IP去做实物周边。
从影神图事件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说明对实物周边的成本也在尽可能的压缩以提高利润。
游科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伤害自己的IP和品牌价值吗?它当然知道。但是为什么又要如此竭泽而渔呢?原因大家多少能想到,也就是说游科可能并未实现真正盈利。
就游戏本身而言,我认为黑猴肯定是收回制作成本了,问题一定出在游戏发售前的营销成本上。如果真实数字披露,黑猴的营销成本甚至可能远超过黑猴的制作成本。如此一来,游科的情况不容乐观。
我个人是希望游科作为国单的标杆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好好做游戏,但目前的各种操作,让我对游科的未来表示担忧。按中国的财年形式,游科应该在1-3月的时间里公布未来的制作计划,以满足投资方的营收预期。但冯骥这个《惊喜》确实是让我很震惊。
我简单放一个参照物。卡普空的生化危机4重制版,体量和黑猴类似,设计也是线性加箱庭,最近又公布了销量,于是就决定拿它对比。
生化4re发售于2023年3月24日,同年4月全球销量达到400万。直到2024年12月19日,全球销量才达到900万。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在后续有艾达DLC催化的情况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卖了500万份。
艾达DLC的发售日期是2023年9月21日,基于地图复用和可能存在的预案,我认为卡普空应该是在销量突破400万左右,也就是2023年4月就锁定利润敲定制作DLC。据我的了解,卡普空这间公司的利润控制能力非常了得,如果没有满足盈利预期,它是不会投资继续制作新内容的。属于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公司。龙信2就是反例,它目前更新都比较困难。
那么假如游科真的在2024年8月至今的5个月里狂卖2800万套,营收90亿。它没有任何理由不制作DLC,制作DLC不仅可以延长游戏寿命和热度,同时也能满足粉丝期待。黑猴吧里对DLC的各种猜测可以说是热门话题了,稍微做下市场调查都知道只要做了DLC可以说有相当大的空间。
但是冯骥为什么不做?按常理看黑猴的利润远超生化4re,销量更是碾压级别。卡普空都能在盈利确定的情况下放手去做,难道游科及投资方担心DLC销售不力?还是不想赚这笔钱?
事实上,不论销量还是利润都没有得到游科官方的确认,对我来说属于罗生门。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不做DLC的唯一可能就是黑猴的营收并未达到投资预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与周边厂商合作赚IP溢价才能攫取足够的利润,因为做DLC的投资成本远大于用IP去做实物周边。
从影神图事件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说明对实物周边的成本也在尽可能的压缩以提高利润。
游科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伤害自己的IP和品牌价值吗?它当然知道。但是为什么又要如此竭泽而渔呢?原因大家多少能想到,也就是说游科可能并未实现真正盈利。
就游戏本身而言,我认为黑猴肯定是收回制作成本了,问题一定出在游戏发售前的营销成本上。如果真实数字披露,黑猴的营销成本甚至可能远超过黑猴的制作成本。如此一来,游科的情况不容乐观。
我个人是希望游科作为国单的标杆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好好做游戏,但目前的各种操作,让我对游科的未来表示担忧。按中国的财年形式,游科应该在1-3月的时间里公布未来的制作计划,以满足投资方的营收预期。但冯骥这个《惊喜》确实是让我很震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