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吧 关注:864,001贴子:29,954,541
  • 25回复贴,共1

关于滚阻和轮胎配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考虑溜车的情况下,驱动轮也就是后轮应该是负摩擦。所以行进时无需考虑后轮的滚阻。
首先后胎胎宽增加风阻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后轮用更宽的外胎好处如下:
1、低胎压/高载荷,舒适度增加。
2、抓地力增大,制动时制动力增加。
3、接触面积增大,行进时稳定性增大。单位面积载荷更低,因而磨损率更低。因为后轮载荷较高,降低磨损速率可以更好的使前后胎预期寿命一致。
缺点:胎宽增加重量自然也会增加,起步会变慢。我个人倒不是很介意这点重量,甚至更倾向于后轮增强防刺。你们爆胎/被扎主要发生于前胎还是后胎?我是后胎,我觉得前胎载荷低容易主动避让很难爆。


IP属地:四川1楼2025-01-24 14:41回复
    相同气压更宽的外胎反而接触面积更小,我40c胎打60psi,过湿地只有中间两条线以内沾到水。28c打60接触面更宽一些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24 14:47
    收起回复
      2025-10-12 21:10: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实际上顶级外胎滚阻才会明显降低,这里面涉及到的主要原因是:顶级外胎更软,抓地时间更长,不会像入门外胎那么硬,做的功有一部分转化为了后轮的弹跳(是的便宜外胎在骑行时会弹跳)
      更宽的胎重量增加的非常非常明显,巡航时影响不大,但起步和加速影响较大,并不能明显的提升均速(无灯绕圈不影响,主要是起步对均速的影响非常之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个人,30公里10个红绿灯均速25,但没有红绿灯均速30 ),倒是能提高舒适度。


      IP属地:山东3楼2025-01-24 14:58
      收起回复
        错,后轮滚阻也是阻碍你前进的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1-24 21:58
        回复
          隔壁山地佬的常规操作是,增大前轮抓地力以提高转弯牵引力、制动力、舒适度,降低后轮滚阻以提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24 22:31
          收起回复
            前轮怼爆两次,扎胎一次,后轮一万四千公里的内胎还在用。所以前轮换了32c小齿胎提高舒适性和抓地力,后轮保持28c。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24 22:40
            收起回复
              滚动阻力不等于摩擦阻力,高中物理模型驱动轮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前的动力,指轮胎表面和地面的摩擦力,滚阻是整个轮胎系统形变产生能量损耗造成的,无关你是驱动还是从动轮,而且后轮负重多滚阻更大。
              后轮更容易被扎负重是一方面,但前驱汽车的重心在前轮,依然是后轮更容易被扎,原因为前轮碾过躺平的尖锐物,后轮再经过时有更大概率立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24 22:55
              收起回复
                第三条也有感觉,窄胎废的快,而且胎边离地面近更容易破。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25 05:53
                收起回复
                  2025-10-12 21:04: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橡胶轮胎的滚阻并不是真的滚阻,而是指橡胶形变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无论轮子有没有动力,都会有“滚阻”。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1-25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