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3日
漏签
0
天
车辆工程吧
关注:
48,252
贴子:
338,01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16
回复贴,共
3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车辆工程吧
>0< 加载中...
随心所言,2025年的就业前景、研究方向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近些时日,在高校贴吧和私聊都看见有人问车辆工程还有出路吗,随心所言一番,如果看不惯轻点喷。
未来连续很多年都要有每年1000万以上的应届生涌入职场。
而汽车行业现在是外资失鹿,中国车企共逐之,天下大乱,诸侯混战。
新能源汽车百(群)花(魔)齐(乱)放(舞),传统内燃机前途渺茫。
所以问题来了,车辆工程作为复合型极强的学科,传统路线还有出路吗?
或者说2025年后的车辆工程专业如何?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在十多年前考到吉大车辆的时候,认为汽车满大街都是,汽车能有多难啊?
谁知课程多得丧心病狂,大多还有和数学和物理挂钩,机械、材料、热动力、电工、电子电器、理论力、材料力、空气动力、汽车理论、设计、实验课…回想起来真是噩梦。
绝大多数的专业大四就没专业课了,甚至大三后半年就没课了,但车辆工程是普遍大四上学期还一堆课。
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未来工作变动时有多方面发展的选择机会,坏处就是对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和某些单一学科的人竞争。
2025-08-03 13:0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学的时候什么都要学,乱七八糟一大堆课程,可未来就业范围没有机械专业广,就业深度没有电子信息专。
等就业的时候,还有电子、交通、机械、材料的学生来“抢”工作,甚至软件的都要来踩一脚。
新能源需要电子和材料,智能驾驶需要计算机和交通。
你什么专业?啥?车辆工程?你都考上985了还学车辆工程?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闲言少叙,最近看了很多资料,也有了一些片面结论。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就业与薪资前景
1. 行业趋势
新能源与智能化主导: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超过60%,L3级智能驾驶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车企和科技公司对三电技术和智能网联等技术类的人才需求激增。
产业链重构:传统机械岗位缩减,车载系统开发、自动驾驶算法等软件定义和固态电池、氢燃料等新能源技术成为核心方向。
-
2. 薪资水平
车辆专业是一类学科机械功能下的二级学科,开展此专业的院校本就很少,而各校的专业内容和师资力量差距又十分巨大。
本科起点:我所接触到的一线城市车企和供应商企业,年薪从8-18万都有,而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方向的薪资都要比传统车企要高。
硕士及以上:研发岗普遍25-40万(华为车BU、蔚来、小鹏、小米等新势力),算法工程师(感知、决策方向)薪资对标计算机(30-50万)。
博士及以上:氢燃料、车规芯片等领域,年薪至少50万+,前提是不太水,部分车企还提供股权激励。
-
3. 就业去向
车企: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广汽、一汽、特斯拉、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小米)等。
供应商: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地平线等芯片企业、大疆和华为等智驾系统企业。
跨界企业:华为、百度Apollo、大疆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考公:车辆工程考公岗位简直离谱,我本科班30多名同学,只有三名考公成功的,两名在海关,一名在国知局,他们的感触就是上岸难度比当初高考还苦。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研究方向选择
1. 核心方向(高潜力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算法(SLAM、多传感器融合)、车路协同(V2X)、舱驾一体化开发等。
新能源三电系统:固态电池研发、800V高压平台、电驱系统集成等。
线控底盘与电子架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域控制器开发、AUTOSAR软件架构等。
-
2. 差异化方向(未来竞争点)
氢燃料电池:国内政策扶持(京津冀和长三角都是氢能示范城市群)。
车规级芯片:与半导体行业交叉(MCU、SoC设计)。
汽车大数据:车辆网联安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
3. 研究建议
本科阶段:打好机械和电子基础,选修Python、MATLAB,参与大学生方程式(FSEC)或智能车竞赛。
考研方向:优先选择有智能驾驶实验室或与车企联合培养的导师。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学校门槛与学历要求
1. 是否必须985或211
头部企业门槛:一线车企(如华为、蔚来、小米、小鹏)核心研发岗普遍要求985和211硕士,双非院校需突出项目和竞赛经历。
普通岗位:工艺、测试、售后等岗位二本院校也有机会,但薪资和晋升空间的上限不高。
-
2. 是否必须考研和读硕博
本科就业:多从事工艺、测试、销售,转型研发需掌握代码技能(如C++、ROS)。
硕士性价比最高:研发岗入场券,校招薪资比本科高很多。
博士:建议瞄准氢能、芯片等卡脖子领域,高校、研究院和企业高端岗位更青睐博士。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四、课程难度与技能要求
1. 课程强度
典型课程:车辆构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电子、控制工程、新能源技术等。
技能叠加:需额外学习编程(Python、C++)、仿真软件(ANSYS、CarSim)、自动驾驶工具链(ROS、Apollo)。
-
2. 与计算机和机械对比
车辆工程属于机械+电子+软件复合?应该是吧?以汽车产业链为主,可转型到机器人和能源领域。
计算机的优势是算法和编程,互联网吃完青春饭,其他行业也能吃到养老饭。
机械的话,门槛有点高,航空航天?
2025-08-03 12:58: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五、发展建议
1. 学校选择优先级
第一梯队:清华、吉大、同济(传统车辆强校+地域资源)。
第二梯队:湖大、北理工、华南理工(新能源、智能驾驶特色方向)。
双非突围:江苏大学、燕山大学(车辆学科评估B+以上)+考研刷学历。
不认可的话轻点喷…
-
2. 能力培养公式
本科:专业课程(80%)+编程/竞赛(20%)。
硕士:研究方向(50%)+企业实习(30%)+行业认证(20%,如功能安全工程师)。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再加一条行业风险对冲:
辅修计算机双学位,或自学自动驾驶算法(深度学习、SLAM)。
关注车企与ICT企业的融合趋势(如华为HI模式、小米造车)。
初春の妖梦
bj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六、总结
前景:车辆工程仍是工科中的“潜力股”,但需要紧跟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
-
建议:能接受一线车企工作强度,且对软硬件结合感兴趣可入行。若追求高薪且擅长编程,建议直接选计算机,或读研时转智能驾驶算法方向。
-
关键决策:优先报考有行业资源的院校,在车辆工程专业的未来选项中,考研几乎是必选项了,时代变了。
充电已完成home
小学生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学长了解苏州孔辉吗?造空气弹簧的那家,车辆本科去那里怎么样
蝶々結び🦋
幼儿园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大佬现在搞动力学控制怎么样啊
飞马香驴
中学生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你好,请问德国硕士毕业后直接回国好还是在德国工作几年再回去好点?
主要是德国这里应届生难进头部的主机厂,宝马这些都是要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刚毕业只能去一些底下的供应商。是不是不如直接回国发展呢?
2025-08-03 12:52: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钓鱼糕手
中学生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大佬你知道苏州绿控传动怎么样嘛,做商用车电驱动的,我是车辆本科的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