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2-08/070421601059.shtml
当时对偷渡者的打击是异常严厉的。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香港者,都被视为“叛()国()投(0)敌”,抓到就处以收容。而边防部队对于偷渡者是最大的障碍。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边防战士遇到不听命令的偷渡者可以随时开枪,许多偷(渡&者被打死在滩涂上和山里。此后,由于上级的严令,开枪的现象才逐渐消失。
这种风险极大的逃港风潮,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业——“拉尸行”。在鼎盛时期,深圳活跃着200多个“拉尸佬”。上世纪70年代末,深圳蛇口海上***曾经规定,“拉尸佬”每埋好一具偷()渡客尸体,就可以凭证明到蛇口公社领取劳务费15元。
陈秉安曾采访过一个当年的“拉()尸佬”。这个老人告诉他,最多的一天,自己从公)社领到了750元,而在他埋葬的50具尸体中,有4个是他的亲人。
当时对偷渡者的打击是异常严厉的。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香港者,都被视为“叛()国()投(0)敌”,抓到就处以收容。而边防部队对于偷渡者是最大的障碍。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边防战士遇到不听命令的偷渡者可以随时开枪,许多偷(渡&者被打死在滩涂上和山里。此后,由于上级的严令,开枪的现象才逐渐消失。
这种风险极大的逃港风潮,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业——“拉尸行”。在鼎盛时期,深圳活跃着200多个“拉尸佬”。上世纪70年代末,深圳蛇口海上***曾经规定,“拉尸佬”每埋好一具偷()渡客尸体,就可以凭证明到蛇口公社领取劳务费15元。
陈秉安曾采访过一个当年的“拉()尸佬”。这个老人告诉他,最多的一天,自己从公)社领到了750元,而在他埋葬的50具尸体中,有4个是他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