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 关注:3,934贴子:18,399
  • 12回复贴,共1
求助

此处的思想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前文并没有铺垫保尔柯察金为什么对经济政策这么深恶痛绝,这方面的人设本身就很空。
但是从坚定的反对资本经济政策,到突然大彻大悟与同志和解,这个思想上的妥协和转变,我觉得非常突兀,没有理解转变的原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07 10:42回复
    有人一起讨论下吗?还是帖子被灰度隔离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07 12:12
    收起回复
      2025-08-02 11:34: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固执己见被开除,到返回同志身边,中间仅有 奥列什尼科夫 的插曲,那么同他的对话就是重要的转机。
      从他的第一句话开始分析:
      1. “你图什么”是给自己躲起来不站出来鲜明反对的开脱。
      2. 直白的透露出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
      3. 他把问题归于“布尔什维克高层躲在后面,让士兵出生入死”,把矛头指向了布尔什维克的高层决策者
      4. “反倒是把你给开除了”看起来是“这不是保尔你的错”,也是“他们对你的不公对待是他们的错”
      结论就是他其实在挑拨保尔与布尔什维克反目成仇。
      我们再看保尔的反击:
      1. 白卫分子,富农,应该是描述这个人的曾经的言行与身份背景?提示读者这家伙不是好东西
      2. 反对了种族歧视犹太人。
      3. “你也是反对派一伙?这帮家伙都该被枪毙” 这句话比较奇怪。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并没有表露出支持新经济政策,那保尔为什么会把他归到这其中?我有两种解释:
      3.1. 这个反对派不是党内反对派,是沙皇等人,这样可以说通该被枪毙这句话的严重性。
      3.2. 保尔对党内与他意见不同的人,实际上是有怒气的,这股怒气受了他的挑拨被引了出来,下意识的套在了他的头上发泄(原因是保尔可能不认为党内有敌人,那么党内只能分三类人:支持,中立,不支持,那么根据保尔对他的鄙视,他自然被下意识分入了反对派一伙)
      4. “瞧,都是些什么人赞成我们的观点!”为什么在当前被孤立的状况下,只有这种卑劣的人会支持保尔?
      4.1 他们没有理想,是利益驱动的,说明他们支持保尔是为了他们利益。
      4.2 再看保尔的行为:保尔在激烈的反对布尔什维克,在攻击布尔什维克背叛了工人阶级。
      4.3 这种攻击的结果可能是工人阶级开始抵触甚至反对布尔什维克,动摇了群众基础,甚至会导致布尔什维克的解散。
      4.4 布尔什维克如果灭亡,那么封建势力或者资本阶级政权就会卷土重来,那么 奥列什尼科夫 就能在其中谋得利益
      保尔的话分析完了,我们再代入保尔看看为什么此时就能接受新经济政策了?
      局部的社会主义组织,在萌芽阶段无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做到经济独立,如果不引入资本主义的手段,很可能导致新生的组织夭折。
      布尔什维克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政党,不能因为我们是其中的一员,就觉得他灭亡一定是不好的,一定是错的。我们要分析这个政党灭亡对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再看他该不该灭亡:
      当时没有对无产阶级而言更加先进的组织与政党,那么布尔什维克的灭亡只能是把群众和土地白白送回给封建势力或者资本主义政党,他们并不会比布尔什维克更先进,所以布尔什维克的灭亡会导致无产阶级社会的退步。
      结论是在现存政党中没有一个更加先进的政党出现前,维护一个当前最先进的政党,在实践层面的意义上是最成功的。
      而至于创建一个新的政党,假定他比布尔什维克更先进,他在萌芽阶段也会遇到布尔什维克现在遇到的问题,他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如果存在这个更好的解决办法,为什么在布尔什维克中无法应用呢?
      所以,维护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的布尔什维克党(哪怕它在当前又给资产阶级创造了生存空间)就是保尔当下应该做出的真正对无产阶级革命负责的选择。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07 19:35
      回复
        不知道各位能否看到 5楼 的内容,下了班在地铁上思考了一段时间,我思考出了一种自认为逻辑自洽的解释,我自己已经认可了。
        共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07 19:35
        收起回复
          居然来了位精读的读者,这是多少年没有的事了。(话说最近吧里帖子明显变多,看来机械审核有所放松,“百度贴吧在百度公司内部的重视级别高了”的小道消息是真的?)
          然后,对于LZ的问题,个人觉得可能没有这么复杂,《钢》成书时距离执行“新经济政策”的年代不远,当时的读者们对相关的论战想必都是很熟悉的,因此作者可能并不准备费太多的笔墨在这上面。而且《钢》的写作本来就有“片段式”的特征,这种“跳跃感”与全书风格是一致的。(当然了,这要解释成“作者不敢写太细”之类似乎也说得通,毕竟这部分内容在定稿里是被拿掉了的。)


          IP属地:辽宁7楼2025-03-10 00: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