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目前讨论的方向还是什么时候活,什么时候定,仍然属于组合,而不是融合……只把两个人的做法接起来了而已,怎么说都毛病一堆

真要合二为一,得把原思路打碎成元素再重新组合,不然只要套两人做法就容易换汤不换药;其次要探寻两种方案对人类有什么益处,毕竟出发点就是关于延续人类的生命,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解决人类的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

那就来想一想吧,人类需要暂停生命,是为了保住永恒的幸福;人类的生命不应该被停止,因为生命是延续的,发展才有意义……再深入分解一层,幸福是一种感受,永恒延长幸福是为了延长这种感受,幸福感才是最终核心;延续和发展是生命的意义,是生命应有的权利,生命的延续方式依靠个体的选择,那么核心其实是个体的意志,停或不停要由本人决定……

于是方向就变成:可以停,但何时停、停多久要由本人决定

此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漏洞,比如说,人都喜欢快乐,大部分人都主动暂停,那不炸了

所以我说要拆解元素嘛,不然让人选何时停也是“何时活,何时停”,换个方式走路基艾尔的路,换汤不换药

那么关键来了,竟然核心是维持幸福,那我只延长幸福感不就结了嘿

只是感受啊,不影响现实,一秒的快乐感觉起来有一整天,实际上还是一秒。人可以选择这样的“停止时间”来获取那个核心的“永久幸福感”,而宏观上一秒就是一秒,一秒过去了人仍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人的生命被停止,也没有人的权利被剥夺
并且由于是“延长当下”,幸福感只是延长,并不扩大,只会更容易让人充分感受当下并满足,而不是一次性体验到究极快乐然后沉沦……

同时,既然是延长生命,那么人的思想要同步延长,毕竟选择才是意义,这一点是灵活性的根本。一方面,时刻存在的思考可以让人随时操控停滞的长度,不会说“一开心把自己停住一百年,然后啥也干不了只能开心一百年”,这样就对自己的感受有了更高的掌控,进而强化对生命的实感;另一方面,人做错选择的一半原因就是没想清楚,而延长的思考给了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哪怕结果不一定正确,也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种“停滞”反而扩大了选择的权利……
实操起来,差不多各个人生事件都挺适用的。积极的状态可以延长,加倍起效;落魄中的一点点幸福也可以成为积极思考的土壤,用来改变现状……如果说落魄人会沉溺短暂的快乐不愿前进……给思考机会就是为了这个的,人脑子可没停,自然要想着怎么变好。沉沦可不是因为有困难,困难往往不算事,问题在于心态崩溃令人放弃。那这积极思考的机会不就大有用处了,可以挤走悲伤重新上路嘛

至于这都救不了的人选,那纯论外,自己不愿意好谁都帮不上忙
至于说这还到底是不是银河路基艾尔的争论了……肯定是啊,就那话题里延伸出来的,只不过没有套用原作法。不然像路基艾尔的思路本就算不上正确,总不可能只给人这样错误的选项,然后批判他选的方法不好吧
